赵金花好奇地凑近。
李冰似乎被吓了一跳,但很快镇定下来:
“这是我设想的未来三年的发展计划。”
图纸上详细标注着扩建区域、设备升级时间表,甚至还有一条通往后山的观光小路。
最让赵金花惊讶的是,图上连野菜种植区都规划好了,位置恰好是她婆婆生前最爱去的那片向阳坡地。
“你连这都知道”
赵金花的声音有些发抖。
“欢迎非遗传承人赵金花载誉归来”
的横幅在五月的风中轻轻摆动。
赵金花抱着儿子小伟走下大巴,被眼前的阵仗惊得说不出话——全村老少都挤在村口,掌声比过年放鞭炮还热闹。
“妈!
快看那边!”
小伟在她怀里扭动着,指向村委会方向。
赵金花眯起眼睛,只见原本堆满杂物的空地上,不知何时立起了一座崭新的工棚。
李冰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蓝衬衫,正在门口调试一块木质招牌。
阳光照在他专注的侧脸上,镀上一层金边。
“赵大姐!”
李冰看到她,三步并作两步跑来,额头上还挂着汗珠:
“工坊基本准备好了,就等您回来主持开工仪式。”
赵金花跟着他走向工坊,脚步不自觉地放轻。
推开刷着清漆的木门,她倒吸一口气——和面机、蒸锅、晾晒架一应俱全,甚至还有台她从没见过的金属机器。
“这是”
“真空包装机。”
李冰的指尖轻轻抚过机器光洁的表面:
“我托省城的朋友弄来的二手设备,能延长野菜团子保质期到七天。”
赵金花怔住了。
她记得婆婆生前总说野菜团子隔夜就变味,为此不知浪费了多少食材。
而现在,这个来村里不到半年的年轻人,竟解决了困扰她家三代人的难题。
“李冰,你”
她转头想问什么,却见李冰已经蹲在灶台旁,熟练地调整着风门:
“火候很关键,我算过了,这个角度进风最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