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3)页
    杜寒率众击败黄台吉部,斩获颇丰的消息早已在辽东广为流传,但当事人杜寒等人却浑然未觉自己已声名远播。
    鲁之甲直言提及此事,杜寒便坦然承认:“确有其事,不过纯属侥幸。”
    “其他事或可归于运气,但这种生死一线的营生,靠运气可不成。
    杜兄还是谦虚吧。”鲁之甲改口称兄道弟,语气也更加随和,“实不相瞒,初闻杜兄事迹时,我们心中还有几分不服。
    然而与杜兄共事这几日,却不得不心悦诚服。
    仅看麾下那七百六十精骑,杜兄必是带兵之才无疑。”
    杜寒对鲁之甲的态度转变有些摸不清缘由,不便深究,只得再次客套回应。
    “杜兄莫怪,实话说,来此之前,我对刘伯镪所言半信半疑。
    但孙督师器重我们,将我由把总升为游击,再升至副总兵,我们岂敢不尽忠报国?孙督师赴辽东前曾与前任辽东经略王在晋争论,也因此树敌不少。
    此次马总兵执意出征耀州,意在以一场胜利平息悠悠之口。
    即便此行稍显冒险,耀州却是非去不可。”
    “我不过一介武夫,诸般内幕尚不明晰。
    依将军所言,朝中似有人对孙督师颇有微词?”
    “正是如此,否则杜兄何以屡遭质疑?说实话,杜兄的功绩虽让山海关将士颜面无光,但我们终究同属关宁军。
    朝中不乏幸灾乐祸者,若关宁军无法攻占一城一池以示实力,又如何能让世人相信辽人能守辽土?因此,耀州之战势在必行。”
    鲁之甲这番话令杜寒洞悉了背后的政治纠葛。
    他提及的王在晋与孙承宗之争,乃明末辽东局势中的重要争端。
    王在晋主张以山海关为核心防御体系,认为辽东出身的兵将不堪大用,一旦交战便溃散如沙,主动进攻无异于送死。
    他建议固守山海关即可保障京师安全,待时机成熟后再谋复辽。
    但他并非一味死守,而是提出在山海关外八里处筑城,相当于为山海关增设一道防线。
    待八里城完成后,再进一步修建中前所,届时山海关便可稳固无忧。
    而宁远则被定位为前哨基地,既能防守又能预警,为应对建虏可能的侵袭提供
第(1/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被陷害入狱,归来时,我已无敌丧尸:迷归方羽唐小柔协议结婚?病弱权爷真香了!饥荒?不存在的,我打猎养活全家她算命太准,百亿前夫每天在破防官场如此多娇我求死失败后,成为了天道爸爸快穿:我靠金手指成了万人迷影帝别秀了!你马上被我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