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5)页
有系统,裴瑜也从没把京海一中里的这群同学当成竞争对手。
    只有跟她水平相当、高考总分可能排在她前面的人,才有资格叫竞争对手,整个京海一中都找不出这样的人来。
    裴瑜现在的竞争对手们,在各自的高中也处于“无敌是多么寂寞”的状态,那些人此刻大概也正埋首题海,就等着月底去南开大学参加数学竞赛冬令营了。
    想到终于能遇到旗鼓相当的对手,裴瑜心里十分激动。
    去年秋天,华国数学会刚刚收到国际数学联盟的正式邀请函,获准参加1986年在波兰华沙举办的第27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
    这是华国首次参与这项国际顶级中学生数学赛事,整个数学界都为之振奋又忐忑,一切都还是摸着石头过河。
    华国队的首次亮相并不顺利。1985年,由两名队员组成的代表团远赴芬兰赫尔辛基参加第26届imo,最终仅获得1枚铜牌。
    这个结果让国内数学界意识到,必须建立系统的选拔和培训机制。
    这个月底裴瑜要去参加的冬令营,就是选拔imo参赛选手的第一次正规尝试,承办人要从中选拔出成绩最好的几个人,组成参加今年imo的国家集训队。
    负责选拔工作的人,现在对imo金牌想都不敢想,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国家队六个人里能有四个拿奖,最好能出一个银牌。
    他们不会知道,1990年夏天,华国作为东道主,在燕京举办了第31届imo,并拿了个总分第一。这场胜利彻底改变了华国数学竞赛的地位,各地重点中学纷纷成立“奥数班”。
    参加竞赛的国家队成员们一时间风光无限,名字变得家喻户晓,收到的家长来信能装满几大麻袋,都是咨询如何培养孩子学奥数的,连大领导都亲自接见了他们。
    那阵子各大报纸天天在头版报道imo,全国人民都在热议这事,奥数在国人心中的地位飞速蹿升。
    此后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华国在imo赛场上所向披靡,成为获得总分第一最多的国家。
    通过冬令营选拔imo选手的传统,后来一直保留着,就是时间改了几次,从第29届开始改到12月,第32届又提前到11月,名字也改成了“华国数学奥林匹克”
第(2/5)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听懂毛茸茸,精神病摊牌竟成团宠?八零寡嫂要改嫁,痴傻船长不装了提离婚你装高冷,我发财了你发疯?饥荒,我的镐子能升级忽如一夜春风来皇朝:挟我以令诸侯?朕直接屠你满门!综影视炮灰也要美丽他对心动上瘾嫂嫂借我五百两,我当个锦衣卫封林徐若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