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3)页
要作用,最后,史穿仁用黄帝亲手赐予的青铜剑刺死了蚩尤。
    在文字、图画、弓箭、音乐等方面的发明。
    古书《古史考》、《吕氏春秋》、《论衡》上说:黄帝命“仓颉作书(指文字)”,“黄帝门户画神荼、郁垒(古代神话中的两个门神)与虎”,“黄帝作弩(即弓箭)”,“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指音乐)”等等。
    《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了一个动人的传说故事:黄帝命伶伦创制乐律,伶伦跑到“大夏”,采用腔体厚薄均匀的竹子,断取两节之间的部分;又到昆仑山之阴,根据听到的凤凰宛转的鸣叫声的高低,定出了12个律管、“六律”和“六吕”。之后,就成了音乐中的“十二律”。
    黄帝还命风后创战阵、据兵法;令隶首创制度量衡标准;教民众铸造货币和生活器具;与岐伯、雷公等人讨论医学问题,创始了中医,使民众少疾病、延年益寿,之后写成了着名的《黄帝内经》医书。
    有一个民间传说:当黄帝高寿时,玉皇大帝托梦给他,说你为人类做了那么多好事,做衣冠,造舟车,制音乐,创文字······功大无边,可以回到天宫享清福了。
    黄帝醒来一想,觉得不可贪天之功,把众人创造的各种文明、制度都记到自己一人的功劳簿上。
    于是,想了一个法子,用铜铸了一个大鼎,把对国家有贡献有发明创造的人的名字,全都刻在了鼎上。其中包括:首创文字的仓颉,第一个造出指南车的风后,还有应龙、大鸿等人。
    总之,黄帝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还是中国文化的创造者,黄帝使中华大地从此跨进了文明时代。
    实际上,所有这些发明创造,不可能都是黄帝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一个历史时代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黄帝只不过是中华辉煌的古代文明的一个象征,华夏勤劳聪慧的人民群众的一个代表。
    再说炎帝。又称“神农氏”,历史上对炎帝传颂得最多的是他对我国农业耕作的贡献。
    东汉的《白虎通》上说:“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神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
    意思是说:上古人民都靠吃狩猎得到的禽肉而生存,到神农时期,人口不断增多,禽肉
第(2/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疯批帝王重生后,她被强取豪夺了破烂城隍庙开局,直播重建地府穿书校园,我癫亿点怎么了?重回70:囤满物资,替妹下乡!财戒八零娇艳美人,离婚夜硬汉破门强宠神雕后传杨过之子阳顶天重生抄家流放前,我搬空金库种田虐渣被弃十六载,重生嫡女杀疯全京城醉仙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