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被沈大姑告知,林致远在郡城林家,跟随堂伯学习。
“有人指点,表哥肯定进步很快。”
沈大姑听言,笑道,“你表哥就是这么想的,才急匆匆的去郡城,生怕去得晚了,堂伯又出去游山玩水去了。”
林家这位堂伯,考了两次会试没过,便寄情山水。
见识挺广泛的。
表哥跟着他能学到东西。
“这糕点味道不错,是从家里拿来的吧?”
“这桂花糕是奶奶做的,她知道我要上来,就做了很多,还有封糕,大姑都尝尝。”
沈大姑尝了桂花糕又尝了封糕,然后说道,“还是娘家的东西好吃,我每次都能吃好多。”
“那大姑多吃些,不够我那还有一些。”
聊了许久的家常,沈淮才离开林家。
接下来的日子,沈淮依旧早起晚睡。
刨除白天固定要干的活,其余时间都被他利用起来。
看书、练字、刷题、写诗,一样没落下。
最近谢知县很忙,沈淮去了县衙几次,都没见到人,他只好在书房看书看邸报,留下策论。
谢知县有空了,会看他的策论。
如果写得好,谢知县会留言提醒,下次看哪些书籍。
如果写得不好,会在策论上点出来,并让沈淮重写,要是再写不好,他会留下两个大大的‘愚钝’。
这种指导方式,让沈淮有种云学习的感觉。
有时候,谢护卫得空,也会跟沈淮切磋两下。
沈淮接不住的招,他也会提点两句。
总之,这个田假,沈淮收获不错。
期间,他还跟苏郁白去山里打猎,也会参加一些诗社的品诗会。
遇到下雨天,则是去墨香阁看书。
二十天的田假,就这样匆匆过去。
县学举行入学仪式后,宣布升班名单。
林致远、秦靖西、梁岸、赵云堂、陶行简等七人,升入甲班,之前在丙班的,自从升进乙班。
原来的甲班,走了五个,现在又加入七人,目前一共十五人。
乙班人最多,有二十三人。
还有一个班,是童生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