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草!官渡前线的粮草命脉!袁绍数十万大军赖以生存的根本!
信中明确点出,袁绍将大量的粮草囤积在了这个叫做“乌巢”的地方!而且,“足支月余”,这说明其囤积量之巨大,几乎是袁军在前线维持战力的关键所在!
这已经不仅仅是“重要”了,这是袁绍整个官渡战役的……命门!是他的阿喀琉斯之踵!
我猛地想起历史上那些以截断粮道、焚烧粮草而一举扭转战局的经典战例。
彭越扰楚,断项羽粮道;
韩信奇袭,绝龙且后路……粮草,对于一支远离本土作战的大军而言,其重要性甚至超越了兵力的多寡和武器的精良!
袁绍兵力数倍于曹操,猛将如云,谋士如雨,为何在官渡前线却迟迟无法取得决定性突破?除了他自身指挥失当、内部派系掣肘之外,恐怕这悬于一线的粮草供应,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他将如此巨量的粮草集中囤积于一处,固然可能是为了方便调度,但也无疑是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了一个篮子里!而这个篮子……似乎还并不那么牢固!
“淳于仲简性烈嗜酒……”
“……营中防火防盗诸般细务,恐有疏漏……”
写信人的担忧,跃然纸上!淳于琼(仲简是他的字),我依稀记得此人是袁绍麾下的一员将领,以勇猛闻名,但似乎……评价并不算太高。
而“性烈嗜酒”,对于一个肩负看守数十万大军粮草命脉重任的将领来说,这简直是致命的缺陷!嗜酒之人,往往容易误事,尤其是在需要时刻保持警惕的军营重地。
性情刚烈,或许意味着他不善听取他人意见,容易独断专行。
再加上那句“恐有疏漏”的评价,几乎是在明示:乌巢的防御,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或许是巡逻的懈怠,或许是岗哨的布置不当,或许是对于火攻等奇袭手段的防范不足……种种可能,在我脑海中飞速闪过。
一个嗜酒的主将,一群可能同样纪律松弛的士卒,守着一座堆积如山、一旦被点燃便无法挽救的粮草仓库……这简直是在邀请敌人前来偷袭!一股寒意,比之前分析袁绍内部矛盾时更加彻骨的寒意,瞬间席卷了我的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