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放下手中的文件,看向她整理出的东西。她将三份看似毫不相关的次级情报放在了一起。
第一份,是来自东郡白马县(位于黄河南岸,靠近官渡)的报告,提到最近黄河渡口的船只盘查异常严格,尤其是运载粮草的船只,几乎都被迫滞留或绕行。报告人认为这只是地方官吏例行公事,或是为了防范水匪。
第二份,来自更西面的河内郡,一份关于当地几家豪族私下囤积粮草的传闻,数量不大,时间也比较分散,之前被评定为“价值低”。
第三份,则是来自袁绍控制下的冀州魏郡,一份极其模糊的报告,提到袁军似乎在黎阳(黄河北岸,白马对岸)附近修筑了新的粮仓,但规模和具体位置不明,线人无法靠近。
“这三份情报,单独来看,似乎都说明不了什么。”貂蝉轻声说道,指尖点在记录册上她做的标记处,“白马严查渡口,可以是地方行为;河内豪族囤粮,或许是为备荒或投机;冀州修粮仓,也在情理之中,大战在即,粮草先行。”
“但是,”她话锋一转,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如果把它们联系起来看呢?白马在黄河南岸,正对黎阳。袁绍若要在黎阳囤积重粮,必然要从冀州腹地调运。河运是最便捷的方式。但为何白马渡口严查运粮船?会不会是……袁绍军方故意所为?”
我心中微微一动,示意她继续说下去。
“若是袁军自己所为,目的何在?”貂蝉自问自答,“一种可能,是掩人耳目,明面上严查,暗地里却有自己的秘密通道转运粮草。另一种可能,则是虚张声势,故意让曹操方探知‘白马严查粮草’的消息,诱导曹操认为袁军的粮草重心不在黎阳,或者运输遇到了困难。”
她顿了顿,又指向那份河内豪族囤粮的报告:“这份情报提到囤粮时间分散,数量不大。会不会并非简单的囤积居奇?有没有可能,是袁绍方面化整为零,通过这些地方豪族的关系,暗中收购、转运粮草,以此避开曹操在官道和主要渡口的耳目,最终汇集到某个隐秘的地点,比如……黎阳?”
她的分析如同一道微光,照亮了信息迷雾中的一个角落。这些次级情报,由于来源不确定、信息模糊,之前都被玄镜台的分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