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什么呢?”我好奇心一下子被勾了起来。
“还能骂啥,就是骂上边的政策明明挺好,可到了底下,一层一层被人‘扒皮’,老百姓根本得不到多少实惠,好多事儿就跟走过场一样。”父亲皱着眉头,脸上满是无奈。
说起李大舅,那可是个有故事的人。他以前是永久村的居民,在安国乡里干了一辈子,退休后,因为大儿子在万丰学校后勤工作,就搬到这边来了。李大舅特别喜欢中医,平时自己研究着配药,还真帮不少人看过小毛病。
他的长相也很特别,一脸络腮胡须,往那儿一站,就很引人注目。而且他特别能说,对社会上的事儿,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一点儿也不藏着掖着。
有一回,在宝东政府门前,正好来了个省城的记者。李大舅眼睛一亮,觉得机会来了,赶忙拉住人家,非要人家如实报道那些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尤其是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结果那记者苦笑着说:“大叔,我们这饭碗也不是铁打的,说不定哪天就丢了。”李大舅听了,又气又无奈。
我听着父亲讲这些,心里也很不是滋味。李大舅的脾气我是知道的,他就是个直性子,眼里容不得沙子。以前在村里的时候,就经常为了村里一些不公平的事儿和人理论。
“那现在李大舅还在骂吗?”我问。
“怎么不骂,他这人,一辈子都改不了这脾气。他总说,要是大家都不说,这社会还怎么变好?”父亲喝了口茶,接着说,“不过他也知道,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可他就是咽不下这口气。”
我想象着李大舅拄着拐棍,站在大街上义愤填膺的样子,心里对他多了几分敬佩。在这个有些沉默的时代,像他这样敢于站出来说话的人,已经不多了。
“那他说的这些,就没人管吗?”我又问。
父亲摇了摇头:“管?怎么管?下面执行的人要是不上心,上面的政策再好也没用。不过,也不能说完全没人管,就是这过程,太难了。”
我们的对话到这儿就停了下来,可我的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李大舅的声音,仿佛还在我耳边回响,那一声声对社会不公的斥责,敲打着我的心。我知道,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但只要有像李大舅这样的人在,就总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