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开吃娘留下来的饭,院门突然被人推开。
一个穿着半新不旧皮夹袄的中年人,走了进来。
站在院里张望了一眼,快步走进张贵的屋,虚虚鞠了一躬。
“贵哥儿,老爷叫你过去。”
这人是张贵的便宜老爹,秀才张八杉家里的管家张喜。
秀才虽然是明宋科举中最初级的功名,童生不算因为没有特权与公家福利,也有着种种体面。
首先进衙门不拜。
其次官府会拨给秀才五亩田地作为‘耕读银子’,还能免二十亩田地的田税。
还有秀才本人上下三代直系亲属,不用服朝廷劳役。
另外学正衙门还会每月给秀才米或面五斗,作为口粮。
免得秀才公只知道读书不懂经营,有了田地也会饿死。
五斗米面能合小八十斤,足够一个成年男人活命的了,若是换成粗粮甚至能养活老婆孩子。
寻常秀才都能活的这么有保障,就更别说世家子弟了。
虽然秀才在世家中看似滥多滥多到不值钱,实际却是中流砥柱,扎根乡里的基石。
因为秀才愿意放弃科举,投名进当地衙门,就有资格去做九品小官。
不管是郡城大坊市的坊主,镇上的巡检、镇正,还是乡里的悯农使、渠灌官等等等等。
一个世家只有把基层这些,能干到死的土官占据大半,才能说自己‘领导乡里,汇聚群贤’。
所以平阳张家子弟一旦考中秀才,族里就会马上拨二十亩族田,并派奴仆耕种以为供养。
并且给秀才公月发精米三石,作为口粮。
如果考举人考不中,愿意放弃科举去做芝麻官,为家族扎根乡里出力。
家族更会把拨付的族田增加到一百亩,月发口粮也会加到十石。
而张贵的便宜老爹张八杉就是个久战乡试,不中举人的老秀才。
虽然因为不愿放弃科举,少了许多族中供养,但张八杉也有老爹。
而他老爹也是秀才,还做过几十年芝麻官,凑下过千亩私田分给了五个儿子。
小儿子张八杉分到了其中两百三十亩,属于小地主一个。
二十多岁刚刚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