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的五位心腹将校,以那位须发花白的李老将军为首,身形笔挺地端坐着,但眉宇间那难以掩饰的憔悴与忧虑,却暴露了他们内心的不安。
一方面,是他们追随了一生的主帅廉颇,遇刺身亡,让他们悲痛万分,复仇之心炽烈!
另一方面,则是失去了廉颇这根擎天柱之后,他们这些背井离乡、追随而来的边骑精锐……该何去何从?
赵国,他们的故国……
客观而言,自从当年廉颇不满赵王临阵换将的昏聩之举,怒而起兵攻打接替自己帅位的乐乘,犯下了‘同室操戈’的大忌,流亡至魏国起……他们,就已经很难再回去了。
而主观上,他们这些追随廉颇左右的骄兵悍将,也根本不屑于、更不愿意低头回去!
那跟卑躬屈膝地承认自己当初跟随将军的决定是“错误”的,又有什么区别?!
直到如今,他们依旧坚信,错的不是廉颇将军,而是那个昏聩无能的赵王!是那个腐朽不堪的赵国朝堂!
若是连这点坚持自身信念、百折不挠的坚定意志和傲骨都没有,又拿什么凝聚军魂?!
那么,留在魏国呢?
说实话,客居大梁的这几年,他们也算是彻底看清了。
当初之所以选择投奔魏国,主要是奔着信陵君来的。
结果呢?人是来了,却发现……如今这位魏王,其心胸之狭隘、猜忌之深重,简直比他们那位老东家有过之而无不及!
连信陵君这等国之柱石,他都猜忌不敢重用,几番起复又几番罢黜,又怎么可能去重用这帮桀骜不驯的‘外人’?!
但……来都来了。在没有找到更合适的下家之前,他们也确实没什么更好的地方可去。
至于投奔秦国?那更是绝无可能!
这支边骑精锐都是百战余生的老兵,长平之战他们的父兄、子侄、袍泽……被枭首、被坑杀!那血海深仇,早已深入骨髓,无可化解!
让他们去投奔屠杀了他们父兄袍泽的秦国?
那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以前,有廉颇这棵大树撑着,他们在魏国的处境虽然微妙,但至少还有个主心骨,不至于任人揉捏。
可现在,廉颇也“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