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也在这个时候,接受了媒体的远程采访。
“最近关于《隐秘的角落》的结局讨论的很热烈,争议也很大,你作为导演,对此是如何看待的?”企鹅娱乐的记者问道。
“关于故事的结局,我觉得大家讨论时可能陷入了极端,要么结局是童话那样,要么结局就像小说里那样。
其实我更倾向于那些折衷的结局!
也就是说结局肯定没有童话那么美好,但还是要将网剧和小说分开来看的。
其实看过小说的人都会发现,这部剧在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改编!
我拍这部剧,不希望大家是为了猎奇,或者为了原小说,而脑补出更多电视剧里没有的细节,背景,心理活动。如果真的要让极黑结局说得通,那需要补充的东西真的太多太多,才能支撑住那样的结局。但是显然,并没有不是吗?”
“全剧片尾有一段“献给童年”,以往的青春片大多是为了让观众共鸣与怀旧,这样残酷的童年,你希望观众如何解读?”记者又问道。
“《隐秘的角落》里“献给童年”这句话,并不是要美化童年,而是想撕开成年人对“纯真童年”的幻想滤镜。我们拍出的是那些被忽略的、阴暗的角落——比如朱朝阳一个人在家吃泡面的孤独,普普躲在货架下喘不过气的绝望,严良攥着几块钱硬币的窘迫……这些才是真实的孩子世界,不是大人想象中只有阳光和棒棒糖的童话。
观众不用硬给这些剧情裹上糖衣,真正的尊重是承认:孩子也会经历背叛、霸凌、甚至滋生恶意。当朱朝阳笑着藏起手上的血,当张东升摘掉眼镜露出恐惧的眼神,我们其实在问:一个孩子要承受多少冷落、歧视和伤害,才会变成“坏人”?
关于“献给童年”,我想说三点:
它是面镜子:照出成年人的虚伪——比如用“为你好”逼孩子懂事,用成绩单掩盖情感忽视;
它是诊断书:朱朝阳不是天生坏种,他的黑化是父母离婚后的冷漠、同学霸凌、社会对“问题儿童”视而不见共同导致的;
它也是希望:就像老陈给严良送创可贴,只要有人愿意蹲下来听听孩子说不出口的话,事情就可能变好。
童年从来不是非黑即白。那些藏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