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4/4)页
县刺史长吏皆班列相迎!
    这样的人还不是特例,在场一二十人包括李憕在内,他们都各领使职,以五六品的官衔对三四品的大州刺史佐贰们都随意指使。
    这些人的升迁考核也都不必经吏部,谁的才能更高、政绩更出色,都由宇文融进行评判,官阶的升降也皆由宇文融所决定。
    所以当他们开始议论朝情事务时,张岱便听到他们都用词很大胆,直接抨议宰相公卿。诸如新晋宰相李元纮之类,无非具位庸臣而已。讲到对天下的治理,尤其是河南河北的赈灾,终究还是需要仰仗他们这些使职。
    老实说张岱对这样的人事氛围并不反感,他也不太喜欢那种比较繁琐古板的机关官僚行事作风,如果这个人事体系是以他为中心所构建起来,那可就更加美妙了。
    只看这些人在踩贬宰相的时候还不忘见缝插针的恭维宇文融,张岱就能想象到党羽众多的宇文融心里得有多美。他也越发坚定自己要搞新和联胜的打算,要想在朝中按部就班的升迁,那可费老鼻子劲了!
    “张郎对当下的赈灾事宜也颇有设想,不如让他试言一二,请宇文中丞和在场诸位加以斧正?”
    等到话题讲到赈灾事情上来,待在场几人陆续发言之后,趁着一个间隙李憕便连忙开口说道,给张岱争取一个发表意见的机会。
    “张六郎日前进献河南府周良书,虽是亡人遗计,但能识此计策宏大益治,确也非凡。今于事又有所计,我的确想听一听燕公庄美家教。”
    宇文融闻言后又笑语说道,他之前是因为李林甫的去职而不忿被张岱打乱努力多年才形成的御史台布局,但今时过境迁,张说已经不再是他的主要对手,所以对张岱也就不再那么排斥。
    而且他已经通过其他渠道对张岱的想法有了一个粗略了解,对此也比较欣赏,所以才同意李憕将人引来。他固然有揽权弄事的一面,但也务实豁达,并不排斥兼听有建设性的建议。
    (本章完)
第(4/4)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都在看:晚年修仙被分手,人死了系统你才来?综影视:与君共沉溺问鼎青云:从退役功臣到权力之巅重回70:囤满物资,替妹下乡!垂钓万界,收十位女帝成神被弃后我高嫁太子,渣竹马悔疯了我从纳妾开始无敌东汉不三国烛照铠甲之重生一心啃老的我,刚考核就被曝光实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