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3/4)页
“妙明”即“如真性”,非从他来,亦无所去,寂然不动、非生自无灭,唯随业现相而名相有别。
    我问上师:如此“净妙明”体,“觉照”之性,即“如”之妙体本如。这“妙明”以及“妙觉”等里面的这个“妙”字,就是表达它当下的用处,来表达它当用当有,不用寂灭不寻的真相?
    上师回答:是的,菩提妙明觉性是没有业障的,本自清净。众生执业,它就发感,感业则见生,一切生死变化妄见依靠这妙明性就立出来了,实际上妙用一直在当下。
    我问上师:即说当下刹那性觉妙明,那过去未来,是否意味着“不觉”而使这妙明之性不显呢?若不觉则照隐,那过去未来之幻法又如何体现?
    上师回答:此说有误。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都是每个刹那,这就如同一条直线你会忽略它是点的集合的事实,故刹那即永恒。如果你说当下刹那有可能“不觉”的话,那也就违背了菩提妙明之性常住不灭、片刻不会中断的真相。故没有“不觉”,亦非是“觉”,菩提妙明自性非“觉”与“不觉”所能界定,此皆假名说义达理,非有对立之相。莫执“不觉”时菩提妙明静待发用——实则真如本然,法性本然,恒一不迁。“障是”现前时,性觉自明;明则能照,照则能见,见则能观。观照之下,了知障碍本自空寂,非实有障与无障之别,当体即是无漏清净妙明之我真,圆满常住,从未动摇。你要说“障是”不现前如何如何的话,这又是妄见,只要你不颠倒迷认,这就是除障了,时时妙明不执,达合道的自由之境。
    何晓娜垂眸凝视石案上的烛火,火苗跃动间,忽觉与方才论及的“刹那生灭”妙义相通。盛施柔指尖轻叩经卷,眼波流转间似有困惑未散:“既知一切如镜中影,为何世人偏要执迷于‘是’与‘非是’?”
    李世成望着窗外簌簌飘落的山桃,忽然开口:“就像这花瓣,落地时有人叹‘春逝’,有人喜‘护花’,不过是各自心中‘名相’在作祟。”道雅萱轻抚案头青瓷瓶,瓶中净水映出众人虚晃的身影:“可这‘影’虽虚,触之却凉——难道连这触感也是妄?”
    何晓娜指尖拂过《妙法西域记》泛黄的纸页,烛泪忽然凝在铜盏边缘,如凝固的刹那。她忽然想起入山时见过的流泉:表面波光粼粼,深处却湛然不动。“诸
第(3/4)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重生1977:我的野性人生千秋愚戏战谋关于我在娱乐圈找到爱人这件事开局被授予国士回到学校当新生修真大典风神大人的真香日记让你摆地摊,没让你城管局门口摆抗战之关山重重苏小姐断情独美后,商总下跪求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