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回答:“贪淫之习,源于累世宿业,若不悟大道,极难根除。但若有人能明了,自心本具如摩尼宝珠般圆满无缺的智慧,能映照万物而不被迷惑,又怎会舍弃本心,追逐虚幻?唯有让财富与正道并行,方能守住根本,远离灾祸。”
我问上师:“我明白了!求财不应执着于钱财本身,而应思考如何利济他人;求姻缘也不应沉溺于情爱,而应顺应大道运行,以清净之心自会成就良缘,对吗?”
上师回答:“正是此理。”
我问上师:“如今许多男子难以成家,我观察其原因,首在贫困,次在老实,三在不善言辞。我的判断是否有误?”
上师回答:“你因执着于世俗‘成功’之见,才将贫穷、正直、木讷视为缺陷。殊不知,大道反而视此三者为上乘品质。守住这些特质,内心安然自在,若有女子愿与你相守,必是正缘;若舍弃本心、追名逐利,即便成家,也难有善终。因此,顺其自然,减少欲念,方能无忧。若能发愿向道,自会获得内心安宁。若有人早已偏离正道,待业报现前、怨债纠缠,悔之晚矣——自然法则即此因果照见,铁律如山,无人能改。”
鹿泉寺的铜铃在寒风中轻颤,妙成凤望着经卷上的字迹,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泛黄的纸页。盛施圆忽的打破沉默:“原来世人羡艳的‘风光’,不过是苦果的糖衣。前些日子听闻城里李员外重病,家财万贯却连床都下不得,如今想来,倒不如村头卖豆腐的老两口自在。”
魏子涵倚着斑驳的窗棂,望着殿外飘雪:“可若人人都不求财色,这世间岂不是少了烟火气?”话音未落,妙成龙已笑着摇头:“子涵妹妹这话说偏了。上师所言,并非让人摒弃一切,而是不被物欲牵着走。就像寺里的香火,燃尽自身却照亮他人,这才是正道。”
妙成龙搓着手哈气,突然一拍大腿:“说起来,前儿我帮王婶修漏雨的屋顶,她硬塞给我俩热乎的黏豆包,那滋味比城里茶楼的点心还香!看来做好事真有‘甜果子’吃。”
魏子涵蹲在雪地里,用树枝戳着太极图边缘的积雪:“我懂了!就像我每天早起练武,累得够呛,但现在爬鹿泉山都不带喘的,这就是‘善报’吧?记得我家没有变故之前,隔壁就有一家纨绔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