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利用“补回来”的方式去达到一个平衡”
说到这里,我看向谭志队长,观察他的反应,接着准备从易经和道教典籍的角度,进一步向他阐述其中奥妙。
从《易经》等传统典籍以及道教相关理论来看,水具有流动、润泽、向下等特性。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水的流动性象征着气的发散与流通。
在道家观念中,气是一种无形却充满能量的存在。
水的流动使得周围的气场也随之扩散开来。
人在江边活动时,或者水边活动时。
身体周围的气场与江边流动的气场相互作用,身上的气便会随着水的流动而被散掉。
这就如同将一盆水泼洒出去。
水会向四周散开一样,人身上气(包括不好的)也在这个过程中被分散。(运势不属于阴阳二气)
所以在江边活动后往往会感到非常疲惫。
而山在传统理论里被视为稳定、厚重、向上的象征。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山的高大与沉稳能够聚集天地间的灵气。
在易经的八卦中,艮卦代表山,艮为止,有止而不动、聚而不散之意。
山的静止使得周围的气场能够在此汇聚。
形成一个相对稳定且充满能量的环境。
当人爬山时,置身于山的气场之中,做为“万物灵长”会自动吸收山所聚集的灵气,补充自身的能量。
继而身体正气得到补充,所谓“正邪不两立”也会把邪气驱离。
尽管爬山过程中身体会消耗体力。
但因为吸收了山中的灵气,所以下山后反而会感觉精神奕奕。
就像一个容器在充满能量的环境中得到了补充,从而恢复了活力。
谭队长笑着说道:“那像你这么说,真感觉不对劲,就可以去江边散散步。
好的不好的反正都散掉,然后再找个时间去爬爬山把“灵气”补充回来,就解决了?”
我看着对方似笑非笑的表情,哪里不知道对方只是单纯的有一茬没一茬的聊天。
其实人家不太在意这些说法。
而我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