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些投身助农的大学生,祁同伟有着长远的规划。若他们在三年助农期间表现优异,学校将敞开怀抱,欢迎他们回归担任教职,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新一代学子传授实用知识与技能,培养更多优秀的农业人才;同时,相关部门也将向他们抛出橄榄枝,吸纳他们成为推动农业政策实施与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待遇方面,祁同伟也精心谋划。为了让大学生们能毫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助农工作,三年期间,他们的工资将正常发放,且由上级、省里、市里共同分担。这样的安排,既能体现各级部门对助农工作的重视,也能确保大学生们得到合理的报酬。
心意已决,祁同伟立刻唤来秘书。他神情专注且坚定,对秘书说道:“当下科技日新月异,农村发展正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我打算安排农业大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去助农,时间以三年为准。你根据我讲的这些要点,整理出一份详细文件。要把学生的工作内容、未来发展路径,以及薪资分担等方面都写清楚,形成一份条理清晰、切实可行的文件,完成后尽快提交上去。”
秘书迅速领会意图,即刻开始整理文件。键盘敲击声在办公室内回响,秘书全神贯注地将祁同伟的想法转化为文字,从计划背景、目标,到具体实施步骤、保障措施,每一个细节都力求精准无误。
数小时后,文件初稿完成。秘书将其呈递给祁同伟,祁同伟坐在办公桌前,认真审阅。他时而微微皱眉,仔细推敲语句;时而点头认可,对某些内容表示满意。经过一番细致修改,一份完整且完善的文件诞生了。祁同伟再次确认无误后,在文件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随后将文件交给秘书,目光中满是期待:“尽快提交上去,希望这个计划能为农村发展带来新的契机。”秘书带着文件匆匆离开,而祁同伟则望向窗外,仿佛已经看到大学生们活跃在田间地头,为农村带来新希望的美好景象。
上级部门收到祁同伟提交的关于安排农业相关专业大学生助农的文件后,立刻意识到这一计划的重大意义和潜在价值。在当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这份文件犹如一颗“及时雨”,为解决就业难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