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队伍来到了南方的丘陵地带。这里山峦起伏,梯田层层叠叠。祁同伟沿着蜿蜒的山路,走访了几家农户。发现由于地形限制,大型农业机械难以施展,农业生产效率较低。而且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和儿童,劳动力匮乏。在与当地村干部的座谈会上,一位年轻的村官提出:“祁领导,我们这儿风景好,能不能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产品销售?”祁同伟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说道:“想法很好,但要注意规划先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还要注重生态保护。”
随着行程的推进,祁同伟一行的足迹遍布了西北的干旱地区、西南的少数民族聚居村落以及沿海的渔业乡村。每到一处,他们都会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农业企业,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种植养殖特色、经济发展模式以及面临的困境。祁同伟总是认真倾听各方声音,与专家和学生们热烈讨论解决方案。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增长了见识,更被祁同伟一心为农村发展的热忱所感染,越发坚定了为农业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
结束了漫长而充实的全国巡视调研后,祁同伟深知肩上责任之重。回到办公室,他立刻召集一同调研的农大专家们,展开了一场关于如何助力农民增收的深度研讨。
会议室里,气氛热烈而专注。祁同伟站在巨大的全国地图前,手中的指示棒轻点着不同区域,神情严肃地说道:“大家通过这次调研,都看到了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咱们国家幅员辽阔,各省经济状况差异巨大,农村发展不能一概而论,必须得找准每个地方的特色和优势。”
一位研究农作物种植的老专家推了推眼镜,率先发言:“祁领导,就像咱们在南方调研时看到的一些山区,气候温润,土壤肥沃,特别适合种植一些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比如茶叶、中药材。但这些作物对种植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加大技术指导力度。”
祁同伟点头表示认同,说道:“技术指导这一块,咱们农大得加大支持力度,组织专家团队定期去实地培训。那像北方一些平原地区呢,大规模种植粮食作物,怎么能在保证产量的同时提高收益?”
另一位年轻的专家接过话茬:“可以发展粮食深加工产业,把粮食转化成更具附加值的产品,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