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作战由行军总管。
朝廷依旧三省六部制,只不过文官任命由科举起。
当然,不是儒学科举。
而是分科的,基本上相当于简化版公务员考试。
不过杨丰只是帮他们制定个大致上制度,具体以后发展得看他们自己,毕竟任何制度都得根据实际来,有个大致的东西,如何完善是一代代努力,这东西哪有真正一次性成功的。
在南方藩镇纷纷投降的同时,北方那些真正朱温嫡系的藩镇,则纷纷弃城而逃中,或者被部下所杀,杨师厚试图逃亡,但被手下亲信所杀,魏博节度使罗绍威请求投降失败,最终只好愤而自杀。还有不少潜逃失踪,这种其实属于最多的,毕竟他们作为朱温亲信,是不可能被赦免,但如果抛弃荣华富贵带着点金银珠宝逃亡隐藏民间,一辈子衣食无忧也是没问题的。
至于李存勖依然割据代北,而且正式向阿保机称臣,作为契丹的晋王,李思谏同样向阿保机称臣,被后者封为夏王。
当然,如何解决他们,这个就与杨丰无关了。
这种小事无需劳烦国师。
实际上李存勖部下,已经开始有人投降朝廷,比如李嗣源就已经在暗中和朝廷接触,毕竟代北那地方,其实养活不了他们,只要朝廷允许他们投降,恐怕大部分都会投降的。
但这个……
这个交给新皇帝吧!
长安。
含元殿的台基前。
杨丰在一群投降做寓公的藩镇簇拥中,走过跪着的李世民后代们。
随着各地藩镇的投降,跟着他们的运输队一起到长安的,还有按照国师要求寻找到的李世民后代们。
毕竟还得选皇帝。
李道玄只是监国而已。
再说他只是个低配版李世民,而且属于那种偏军事能力的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