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抵抗派”主导建立的“新欧盟”,无论是在经济整合度、军事协同能力还是政治凝聚力上,都展现出压倒性的优势,牢牢力压了那个日渐式微、内部矛盾重重的“老欧盟”一头。
中东,这片自古以来便流淌着鲜血与纷争的土地,其内部的斗争局势则显得更加激烈、更加白热化,仿佛所有的矛盾都被投入了高压锅,随时可能爆炸。
饱受战乱与血腥政变之苦的叙利亚,国内接连爆发了多次由绝望平民发起的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但每一次和平的诉求,都无一例外地遭到了掌控国家机器的军政府以极其血腥、毫不留情的暴力手段所残酷镇压,国际社会的谴责显得是如此苍白而无力。
土耳其,这个横跨欧亚、拥有悠久帝国历史的国家,正以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在西亚地区大力宣扬其不断增长的影响力,其毫不掩饰的战略企图,显然是想将自身的势力范围,从安纳托利亚高原,进一步扩张到整个富饶却也动荡不安的阿拉伯半岛。
而在波斯湾的另一侧,伊朗国内,那些倾向于与西方世界缓和关系、寻求融入全球体系的亲西方团体,并没有因为北美大陆那场旷日持久的内乱而陷入消极或悲观的状态。
他们依旧在利用一切可能的渠道和机会,与国内势力强大、思想保守的宗教及军事集团,激烈争夺着对国家未来走向的话语权与控制权,内部的角力暗流涌动。
放眼整个动荡的中东,唯有那个地理位置独特、位于波斯湾与阿曼湾咽喉要道的出走派大本营阿联酋,凭借其灵活的外交手腕和较为扎实的科技底蕴与相对开放的经济政策,还勉强算得上是一片相对平静的“净土”。
但随着那个被认为是“主动派”重要棋子的以色列,与周边阿拉伯国家之间因领土、宗教及资源问题而不断升温的摩擦与冲突,谁也无法保证这片沙漠中的繁华绿洲还能维持多久的和平。
第六次中东战争的阴云,正如同聚集的沙尘暴般,在地平线上若隐若现,或许已经迫在眉睫。
南亚次大陆,“求安派”大本营的印度,似乎也开始弥漫起一股令人不安的、躁动不宁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