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汉、马楚那些自不用说了,也有被灭更迭或是宦官搜刮。只有吴越是最后天下彻底一统,和平投降的。
所以两浙路只在当年黄巢的时候被祸害过一阵,后来吴越建国和除国,本土都没打仗,也就是这样的积蓄,才导致后来赵构过江设行在于此。
陈建很清楚,要想行赵子称的计谋,关键是要能约束富户毁家纾难、捐资配合。但这又何其困难?杭州那么多富户,先强征谁的钱去行计策、后强征谁?会不会不患寡而患不均?会不会反而逼得很多人铤而走险,对方腊抱有期望,而直接投降方腊?
他不由陷入了苦思。
好在一旁的廉访使赵约并没有立刻沉浸到脑补当中,而是继续快速浏览赵子称的书信,赵约很快从赵子称的后文中,找到了这个问题的解法。
“陈制使快看,赵苏州后文有详细计策:若外城不可守,官府可以收容富户至内城避难的机会,酌情令其交出家财助守,若不肯从者,便不纳其入内城。此法需官吏以身作则,方可服众,后续还有细节建议若干……”
陈建原本还在自己脑补,听了之后立刻惊醒,连忙细看,才发现自己担心的那些事儿,居然赵子称提前就推演想到了。
“没想到这赵苏州竟有如此谋略,我辈空活了四十来岁,还不如一十九岁的少年人,真是白活了。”陈建看完后,心服口服地叹道,
“不过,此法终究是过于理想,实际执行中,估计还是会出乱子,终究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了。”
陈建和赵约很快达成了共识,决定按照赵子称的建议调整守城规划。
他俩本人还是比较忠于朝廷的,到了这时候,也就先以身作则,拿出家产助守,把钱粮全部分发给将士。
杭州城的守军士气,也因此暂时提高了一些。
……
杭州城内加强固守的同时,城西北五十里外、海宁镇前线方腊的大营里,方腊本人也很快得到了韩世忠单船赴会、联络守军的消息。
听说官军援军联络上了守军,方腊着实懊恼了好一会儿。
“这些废物!连隔绝内外都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