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压价,客户就找别人,最后要么倒闭,要么就只能从人工成本上想办法。”
“市场经济,优胜劣汰,这不是很正常吗?嫌工资低可以跳槽啊,嫌环境不好可以不干啊。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怎么能都怪老板?”
“我觉得,问题根源在于制度,在于缺乏监管。我们自己买东西的时候,不也是哪个便宜买哪个吗?
我们追求低价,不也是在逼着厂家压缩成本吗?这板子不能只打在资本家身上吧?”
这些理性的、或者说试图为资本家辩解的声音,立刻引来了更猛烈的抨击。
“放屁!什么叫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那是没得选!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接受低工资就得饿死!”
“还制度问题?制度是谁制定的?还不是那些有钱有势的人!他们官商勾结,沆瀣一气!”
“为资本家洗地的人,不是蠢就是坏!你是不是也是他们中的一员?”
“消费者追求低价没错,但不能以牺牲劳动者基本权益为代价!那些为了利润无底线压榨员工的,就是有罪!”
争论变得越来越激烈,直播间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辩论场。
支持“有罪论”的占据了绝对上风,言辞激烈,情绪激动。
而认为“情有可原”或“问题复杂”的一方,则显得势单力薄,常常被淹没在愤怒的口水中。
一些经济学家、社会学者,甚至是一些相对开明的企业家,也在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分析其中的复杂性,探讨更深层次的原因。
他们指出,全球化竞争、技术变革、金融体系、消费主义等等,都是造成当前困境的因素,
将所有问题都归于“资本家的贪婪”,过于简单化,也无助于找到真正的解决方案。
但这些声音,在汹涌的民意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人们更愿意相信一个简单直接的解释。
是资本家导致了我们的痛苦,只要打倒他们,一切都会好起来。
而此时的李冥轩则陷入了沉默,他看着屏幕上泾渭分明的观点,听着虚拟世界里嘈杂与争吵。
他看到了民众的愤怒,也看到了其中的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