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微米。”陈二海从公文包里抽出一叠图纸,“具体工艺参数在这里。背面减薄后用离子注入形成感光区,最后镀抗反射膜。”
老院长接过图纸,双手微微发抖:“二海,你这是……从哪里……”
“实践二号卫星用过类似结构。”陈二海面不改色地撒了个谎,“只是没公开资料。”
三天后,真空测试舱里,第一块背照式ccd样品正在接受极限测试。
监视器上显示出清晰的棋盘格测试图,连最细的线条都分毫毕现。
“信噪比比设计指标高出230。”赵教授盯着示波器上的数据,反复确认了七遍,“这简直……不科学……”
陈二海正在调试旁边的信号处理器,闻言头也不抬:“把抗晕染电路加上去,还能再好15。”
“陈工!”年轻的助理工程师突然冲进实验室,“控制系统那边出问题了!姿态调整精度达不到要求!”
卫星总装车间里,一群工程师正围着一台精密的陀螺仪争论不休。
首席控制系统专家刘高工脸色铁青:“我们严格按照大苏提供的参数装配,但就是达不到01角秒的设计要求。”
陈二海拨开人群,只看了一眼就指出问题:“轴承预紧力设错了。”他拿起扭矩扳手,轻巧地调整了几个螺丝,“他们给的是假参数。试试现在。”
陀螺仪启动后,测试仪器的指针稳稳地停在设计位置,纹丝不动。整个车间鸦雀无声。
“精……精度0001角秒……”刘高工的助手结结巴巴地报出读数,“比设计要求高两个数量级……”
陈二海已经走向热控系统工位:“太阳帆板驱动电机为什么换型号了?”
“原定的d-32型电机供货延迟,”机械组组长擦着汗解释,“临时改用库存的d-28……”
“立即还回来。”陈二海敲了敲电机外壳,“d-28的谐波振动会干扰星敏感器,到时候拍到的照片全是波纹。”
当晚的进度协调会上,项目表上的红色延迟标记被一个个划掉。老院长握着陈二海的手:“二海,照这个速度,我们不仅能赶上进度,还能提前完成总装!”
陈二海却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