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工!可算来了!”老院长的秘书小跑过来,额头沁着汗珠,“研讨会已经开始了,首长们正在讨论您的方案。”
推开第三会议室厚重的木门,陈二海看到老院长正用教鞭指着墙上挂着的返回式一号卫星结构图。
十几位穿中山装或军装的干部围坐在会议桌旁,桌上的烟灰缸已经堆满了烟头。
“二海,过来看看这个。”老院长招手示意,“我们计划下个月发射一颗新的返回式一号,专门用于侦查安南边境的军事部署。”
陈二海走近细看,发现图纸上标注着「尖兵-2甲」的字样,相机分辨率被红笔圈了出来——地面分辨率约10米。
“这个方案有问题。”陈二海直言不讳,“卫星要三天后才能返回,等拿到照片冲洗出来,前线情况早就变了。”
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下来。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专家推了推眼镜:“小陈同志,返回式卫星是我们目前唯一掌握的技术。”
“而且成本太高。”陈二海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算了一笔账,“每颗返回舱造价相当于300辆解放卡车,但只能用一次。”
坐在角落的空军大校突然开口:“陈工有什么高见?”
陈二海深吸一口气,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个牛皮纸信封:“我建议跳过光学返回阶段,直接研制电子侦察卫星。”
他抽出几张草图铺在桌上,“采用ccd光电转换技术,图像数据通过无线电实时传回地面站。”
会议室里顿时炸开了锅。老院长敲了敲桌子:“安静!二海,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老美去年才发射首颗传输型侦察卫星kh-11,我们连ccd的样品都没有!”
“谁说我们没有的?”陈二海从笔记本里取出一张照片,上面是一个火柴盒大小的黑色元件。
“这是计算机所试制的128像素线阵ccd,虽然性能比老美的还差一点,但配合图像压缩算法足够用了。”
空军大校突然拍案而起:“如果真能实现实时传输,我代表前线指挥部全力支持!”
他指着地图上安南边境的红色标记,“这些高地每天都在增加新的炮兵阵地,我们等不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