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才夫妻费尽心思也没撬开女儿的嘴巴,只能心怀忐忑的准备着嫁娶事宜。
为了逃避这些烦心事,白玥珠又弄了一块地,调了十几个女工,去弄养殖场,想办法人工孵蛋以增加鸡鹅产量,在圈出来的地方一蹲就是一个多月。
就在人工孵化的第一批小鸡成功存活十分之六的时候,接到白玥珠信的李立师徒终于到了。
白玥珠早早的准备好了院子,就在顾之齐与李伯山屋子的不远处。
吃过接风宴后,白玥珠带着他去视察农田,更详细的说了在试验田上弄出来的成果总结,比如绿肥适合稻田类种子,堆肥适合小麦类种子,草木灰可以锁肥。他们还制造除基础农具以外的其他农具,比如踏犁。
本来这里种地的人都是工匠,白玥珠干脆搞了研发激励制,只要能研发出在田里用到的农具,按作用大小奖励。
一个踏犁足以让那户人家直接免了一半田地的赎金,白玥珠当场拿来重写,将一半的田契换到他的名下。
此举大大激励了人们的创作欲望,当然更多的是造出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东西。到后面,白玥珠又加了一条新规定,自家使用一月后再进行评选。才大大减少了这些稀奇古怪的创作。
李立激动的走在田野间,他从未在农人脸上看到过如此多的笑脸,看着田野里一边闲聊一边干活的农人,再看着周边嬉戏打闹的孩子,这是在盛世丰年才能看到的景象。
除了农田还有工坊,现在他们基本能做到生活用品自给自足。今年年底就能将发出去的良种本金收回,往后都是盈余。
最后看的是繁育院,带回来的女工,一多半都在这里忙活,技术也越来越纯熟,鸡仔鹅仔的存活率已经达到七成以上,白玥珠将已经长住的幼仔发给愿意蓄养的家庭,按回收鸡蛋来抵钱。至于收回来没有受精的鸡蛋,白玥珠按每家每户一岁以上,三岁以下孩子的人数煮熟了发给这些孩子。等产量跟上之后将年龄放宽到七岁以下。
李立和各位弟子看的心潮澎湃,他们这么多年行走在田野之中,不就是为了看到这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