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的朝会上,秦墨借着汇报水利工程进展的机会,向杨坚进言:“陛下,如今国力日盛,百废待兴,臣以为,除了水利工程之外,还应大力发展科技,方能长治久安。”
杨坚闻言,来了兴趣:“哦?秦爱卿有何高见?”
“臣以为,可以系统化地设立工科院,广纳天下能工巧匠,专研各种实用技术,例如改进农具、研发新的纺织机械、改良造纸术等等。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国库收入,还能提升百姓的生活水平,巩固大隋的统治。”
秦墨侃侃而谈,将现代的科技兴国理念娓娓道来。
杨坚听后,频频点头,显然对秦墨的提议颇为赞赏。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杨广突然开口了:“父皇,儿臣以为秦大人所言极是。科技兴国,利国利民,儿臣愿亲自推动工科院的筹建和管理,为大隋的繁荣昌盛贡献一份力量。”
杨广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是一惊。
谁都知道杨广一向玩世不恭,对政事并不热衷,如今却主动请缨,着实令人意外。
秦墨心中暗生疑窦,杨广的举动究竟是真心实意,还是另有所图?
他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杨广,试图从他的表情中看出一些端倪。
杨坚沉吟片刻,目光在秦墨和杨广之间来回扫视,最终缓缓开口:“准奏!工科院的设立事关重大,就由秦爱卿和晋王共同负责,拿出一个具体的方案来,朕再做定夺。”
“臣遵旨!”
秦墨和杨广齐声应道。
散朝之后,杨广主动走到秦墨身边,笑容满面地说道:“秦大人,以后我们就要共事一段时间了,还请多多指教啊。”
“不敢当,晋王殿下过誉了。”
秦墨皮笑肉不笑地回应道,心中却对杨广的示好充满了警惕。
“秦大人不必客气,”
杨广继续说道,“本王对科技兴国之事也十分感兴趣,希望能与秦大人携手,共同为大隋的未来开创一番新局面。”
“晋王殿下有此雄心壮志,实乃大隋之福。”
秦墨敷衍地应付着,心中却暗自盘算着如何应对杨广的潜在威胁。
秦府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秦墨略显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