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坛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这种流水线歌曲的怪象的。】
【有时候我真的怀疑,与国际接轨真的对吗?】
【这种情况一直到六月份,一首《霍元甲》忽然爆火,才终于将乐坛的这一块遮羞布彻底地扯下。】
【加上七月份李夏带着十几首歌对音乐榜狂轰滥炸,再一次将大家的口味养叼了。】
【所以,我才忽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原来在真正的好歌面前,流水线歌曲根本就是不堪一击的作品。】
【当我们开始嫌弃那些流水线歌曲的时候,我们应该庆幸,乐坛终于开始良币驱逐劣币了!】
【我希望这不是昙花一现,我希望……会有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这个问题。】
【然后,让华夏的音乐人们重新动起来,不再一味地与国际接轨,转而为华语乐坛贡献更多的好歌吧!】
这是一条长微博。
同样,也引起了无数乐迷的惊叹和共鸣。
“卧槽,马龙老师!还是马龙老师见解独到啊!”
“是啊,马龙老师这么一说,我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以前真的没什么感觉的,因为那些歌手的水平都一样,但是忽然出现了两个月的好歌,我才发现,原来区别是这么大的!”
“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音乐变成了流水线作品的?”
“所以,马龙老师的意思是,李夏的出现,是给所有人一个警醒,我们的音乐,正在走下坡路?”
“难道走向国际是错误的道路吗?”
“也许错误的不是走向国际,而是被国际走向,我们长久以来一直是处在一种被文化输出的处境上,而我们的文化却无法完成输出,甚至就连华夏人都提不起兴趣,可李夏的出现,打破了这个现象,让我们对华夏文化有了新的认知。”
“对,我们可以与国际接轨,但不是被文化入侵,而是要完成文化输出!”
“在以前,这或许不可能,但现在有李夏带头,我看到了希望!”
“我们华夏的国粹文化,似乎在李夏手里焕发了新生……”
微博之上,一种对音乐的反思浪潮,终于还是出现了。
只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第一个出头的是马龙,而且微博还收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