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他又赢得了伊川先生的器重,有党魁为其张目,洛党自是不会再针对打压他。
再说说朔党,其领袖人物是中书侍郎兼门下侍郎刘挚。
刘挚初任冀州南宫县令时,因政绩卓着,与信都令李冲、清河令黄莘被称为河朔三令。后任江陵府观察推官,由韩琦推荐为馆阁校勘,升迁为着作郎。当时王安石刚开始执掌政权,对刘挚非常器重,提拔刘挚为检正中书礼房公事。之后刘挚又被提升为监察御史里行。
虽然之后因对新法持不同意见(挚主张渐变,反对暴变,他认为新法推行太快,民众不能迅速适应),他被贬官外放,但王安石于他是有知遇之恩的,纵然因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却是无法抹杀当初,又怎会将党争之祸转嫁予王棣?
朔党另一位大佬刘安世与苏轼、苏辙兄弟是好友,经常以文相会,以诗唱和。其以诚治学、以诚待人、以诚处世,时任宝文阁待制、枢密都承旨,以敢于直谏闻名,被称为“殿上虎”,奏疏刚正之气形于笔墨间,令人读之感慨,时人云“诹访审订,咸有根据,严而恕,简而不苛,气平守固,辞直事核,皇皇乎仁义之说也”、“乃言官之模楷,辅弼之龟鉴,卿士大夫之药石”……这样一个刚直之人自也不会去为难一个弱冠少年。
少年人嘛,轻狂些也是有的,允许犯点错,矫枉过正过犹不及,给多点时间。
王棣倒没想过会有如此好的形势,暗呼“侥幸”之余,还是决定再低调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