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好,召集弟兄们,随我去襄阳!”
连同三将加上他们的亲卫,总计不到二百人,直奔襄阳而来。
原本大敞的城门,听到有新野方向的二百骑,向这边而来。
蔡瑁不知道是否是敌兵的先头部队,当即下令,关闭城门,召集众将,登上西城门,静待来兵。
很快,刘昊来到西城门下。
有小校喊话问道:“来者何人?”
于禁:“辽东安乐王是也,听闻族兄仙逝,特地前来悼唁,安乐王大驾光临,而等非但不出城相迎,反倒城门紧闭,是何道理?莫不是想造反不成?!”
小校一听,安乐王亲临,不敢迟疑,急忙进到城门楼里,向蔡瑁通禀。
蔡瑁一听。
“什么?安乐王?他怎会来此?”
简直难以置信,我调动兵马的消息,这么大的动作,必然早已传进新野守军的耳朵里。
安乐王竟在此时亲自前来?这也太大胆了吧?
急忙率领众将走出城门楼,趴在城垛之上向下观望。
果然,正中间那名布衣之人,正是几年前就在安乐国亲眼所见的安乐王本尊。
此人不是从樊城那边来的,而是从汉水襄阳一侧而来。
说明没有带大量兵马,可能只有这点人,否则,但凡有几千人,过河闹出的动静,就能被察觉。
安乐王,当真浑身是胆,身处绝地,还敢孤身前来。
他到底是在施用反向空城计,玩兵不厌诈那一套?还是有着绝对的自信,自信凭他区区两百人,就能使我数万大军,无法奈何他?
(二十万大军,绝大多数屯扎在河对岸的樊城,以樊城为依托,再在城外扎两座寨,成品字形互为犄角之势,只有五万精锐,驻守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