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画马联想到玄宗的马政兴衰:“可怜九马争神骏”之后,诗人由画中的马联想到往昔玄宗巡幸新丰宫时,三万匹骏马奔腾的壮观场景,那些马都与画中马一样筋骨不凡。但自从玄宗在河宗献宝(暗示玄宗去世)后,就再也没有了当年的盛况。如今金粟山玄宗陵墓前,骏马已去,只剩鸟在风中鸣叫。通过这种今昔对比,表达出对唐朝昔日辉煌的怀念和对当前国运衰落的感慨。
借物寓意,抒发感慨:诗歌结尾“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表面是安慰那些因才能不被重用而怨叹的志士和隐士,实则是杜甫借题发挥,以马喻人,感慨像曹霸这样有才华的人,以及自己和诸多怀才不遇者,虽有卓越才能,却难以在现实中施展抱负,揭示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普遍现象。
艺术特色
- 结构严谨,层层递进:诗歌从称赞江都王引入曹霸,叙述其画马恩遇,描绘画中马,再联想到玄宗马政兴衰,最后借物抒情,脉络清晰,环环相扣。
- 善用对比与联想:通过今昔马政对比,突出唐朝的兴衰变化;从画中马联想到历史名马及玄宗时的骏马盛况,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增强了情感表达的深度。
创作背景
杜甫创作《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时,正处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诗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个人经历紧密相关:
- 社会背景:安史之乱后的衰败景象
- 安史之乱自755 年爆发,持续多年,给唐朝社会带来了毁灭性打击。叛乱平息后,国家元气大伤,经济凋敝,民生困苦,昔日的繁荣昌盛不复存在。杜甫目睹了战乱对国家和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山河破碎、社会动荡的现实成为他创作的大背景。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他对国家往昔辉煌的怀念和对当下衰落的忧虑之情愈发浓烈,而曹霸画马图中所展现的骏马,象征着唐朝昔日的强盛,引发了他诸多感慨。
- 艺术背景:曹霸的艺术成就与遭遇
- 曹霸是唐朝着名画家,尤擅画马,在开元、天宝年间声名远扬。他曾为唐玄宗所赏识,为御马及功臣画像,备受恩宠。然而,安史之乱后,唐朝宫廷的辉煌不再,曹霸也流落民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