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3)页
    《前出塞·其四》杜甫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字词解释
    - 送徒:押送服役的人,这里指押送征人的军吏。
    - 长(zhǎng):头目,这里指押送征人的小头目。
    - 六亲:泛指亲属。历来说法不一,一般指父、母、兄、弟、妻、子。
    - 决绝:永别。
    诗句解析
    -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押送征人的有军吏头目,被远戍边疆的征人也是有血有肉的个体。此句以直白的表述,强调了征人虽身份低微,但同样是活生生的人,为后文抒发对征人的同情做铺垫。
    -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征人抱定了不管生死都要奔赴前方的决心,也用不着军吏发怒斥责。体现出征人面对命运安排的无奈接受,同时也反映出军吏对征人的粗暴态度,凸显出征人地位的卑微和处境的艰难。
    -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途中遇到相识的人,便托他带封信给家中的亲人。这一细节生动展现出征人对亲人的思念与牵挂,在生死未卜的征程中,家书成为他们与亲人联系的唯一慰藉。
    -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可悲啊,从此与亲人永别了,再也不能一起承受生活的艰辛。此句将征人内心的悲痛推向高潮,深刻表达出战争导致亲人分离、生死相隔的悲惨现实,饱含着无尽的哀伤。
    诗歌主旨
    《前出塞·其四》通过描写征人被押送边疆途中的经历和心理,反映了战争背景下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诗人借征人之口,表达了对征人深切的同情,对造成这种生离死别悲剧的战争的批判,展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人道主义精神。
    创作背景
    杜甫创作《前出塞其四》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紧密相连,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
    唐王朝的军事扩张:唐玄宗时期,唐朝国力强盛,统治者为满足政治野心与虚荣,积极推行军事扩张政策。在边疆地区,唐与吐蕃、突厥等势力冲突不断,频繁发动开疆拓土的战争。为补充兵力,大量征调百姓入伍,诗中的 “送
第(1/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三国:老曹,我真不想架空你啊!妖怪茶话会长生仙路帝少小妻又闯祸了长生,从创立家族开始大反派也有春天2综影视:女配有了金手指综影视炮灰也要美丽嫁给姐夫后,董事长甘心做情人四合院:坏了!我真成傻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