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页,想出了不少办法。他们决定从几个方面入手:优化信号处理算法:他们采用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比如自适应滤波器和时频分析,这样可以从复杂的电磁环境中更准确地提取有用信号,把干扰信号的影响降到最低。李子腾指着黑板上的公式,说:“我们现在的信号提取效率只有60,如果采用自适应滤波器,可以提高到80以上。”增强信号的抗干扰编码:他们引入了扩频技术和跳频技术。扩频技术能把信号扩展到更宽的频带上,让干扰信号的能量分散,这样一来,干扰的效果就小多了。跳频技术则让信号的频率快速变化,干扰信号很难跟上,也就很难锁定目标。李子腾说:“我们现在的跳频速度是每秒100次,如果能提高到每秒200次,抗干扰能力将提升30。”采用多频段、多传感器融合:他们结合了雷达、红外、光电等多种传感器,利用不同频段和探测方式的优势,让它们相互补充。这样一来,不管干扰信号怎么变化,都能更准确地探测和识别目标。李子腾指着图纸上的传感器布局,说:“我们现在的雷达覆盖范围是100公里,红外传感器覆盖范围是50公里。如果将它们融合,覆盖范围可以扩大到120公里,探测精度也能提高20。”提高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他们引入了认知电子战技术,让系统能够实时感知和适应复杂的电磁环境。通过动态的认知建模,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和应对各种干扰信号。李子腾说:“我们现在的系统响应时间是1秒,如果引入认知电子战技术,响应时间可以缩短到05秒,抗干扰能力将大幅提升。”加强硬件抗干扰设计:在硬件层面,他们采用了高性能的天线、接收机和发射机,提高信号的接收和发射质量。同时,优化天线的布局和设计,减少信号的相互干扰。李子腾指着新设计的天线,说:“我们现在的天线增益是15db,如果采用新设计,增益可以提高到18db,信号强度将增加20。”实施战术层面的抗干扰措施:在战术层面,他们调整了电子侦察设备的配置和工作模式,采用分散部署、组网工作等方式,发挥系统的整体抗干扰能力。李子腾说:“我们现在的设备是集中部署,如果改为分散部署,抗干扰能力可以提高40。”李子腾看着团队成员们忙碌的身影,心里充满了信心。他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难,把先进
第(4/5)页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