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内心善良,不忍心看见那些人过着困苦的生活,他希望能将自己治下所产的河东盐田的食用盐与他们的药材、毛皮、牲畜等特色商品交换。\"陛下,这里就是新设立的琉璃作坊?”赵武四下打量着,带着几分好奇。\"其实是玻璃作坊。”李云更正了他的说法,然后又摇摇头:“叫琉璃也并无不可。”
据闻这种工艺早在古时便已流传,只不过早期的制品不过是制作金属器皿的副产品罢了。
因此,在为皇帝挑选随葬品时,李云不顾宫廷匠师公子辰的反对,选用了不少宫廷中的琉璃器,以此取代部分金属器。
若非担忧工程浩大,李云甚至想把皇陵内部铜制密封的部分改换为更廉价的新材料。
他这样做一来是为了维持铸币所需的贵金属存量,二来也是想着将来可以铸就一些精美的铜质武器作为展示。
玻璃的制作相较而言简单得多。
主要步骤包括使用耐高温容器烧熔原料,而关键材料如硅砂、石灰以及纯碱在当地都能轻易找到。
只不过现在冬天即将来临,关中的天然碱储备尚未抵达,只能另寻他法提取。
幸好民间常用来生火做饭的柴草灰里含有大量可利用的碱成分。
于是,各地纷纷贡献这些原本不起眼的物品。
当朝廷决定收购这些废料时,当地民众欢欣鼓舞,积极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