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重心更多的在于整个农场的规划和建设上。
历经一个半月的时间,鱼塘终于建设好了。
一共八亩鱼塘,比原定的大了两亩。
四亩设置为深水区,专门用于鱼类养殖,一亩浅水区和一亩中间区进行其他水产的养殖。
剩下两亩就是原来的那个池塘,应江大海,钱文豪等一众钓鱼佬的要求,作为野生钓鱼塘保留了下来。
此刻,她跟着李建明走在鱼塘的边缘。
身后带着一大串尾巴——鱼塘临时管理人周海和刘平安,凑热闹的江逸晨,江霏霏,小红和钱文豪,跑来参观的村长江大海,朱静静和冯涛。
"咱们先看深水区。" 李建明停在塘埂上,工装裤口袋里的对讲机突然发出 "滋滋" 的电流声。
他掏出个遥控器轻轻一按,水面下忽然泛起细密的气泡,像是有群看不见的鱼在吐泡泡。
江大海凑到塘边看稀奇:"这咋跟煮饺子似的?"
"这是底部增氧系统。" 李建明指着水里若隐若现的黑色管道,"纳米气管铺在池底,鼓风机一吹,氧气就跟下雨似的往下灌。"
他忽然想起什么,从裤兜掏出个巴掌大的仪器,"瞧见没?溶氧仪,现在显示每升水含 72 毫克氧,比传统增氧机高出 30 呢。"
周海一脸深思:"夏天经常打雷下雨,塘里缺氧,也要人一直守着吗?"
话音刚落,李建明的手机 "叮咚" 响了一声,他点开 app 给大家看:"智能渔机控制器,设定好阈值,低于 5 毫克氧就自动启动增氧,高于 8 毫克就停。不需要系统自己就把增氧全开了。"
周海听得眼睛发亮,指着浅水区问:"那些红红绿绿的管子又是什么?"
原来浅水区边缘立着几根彩色的监测柱,在阳光下折射出不同的光。
"水质监测仪," 李建明解释道,"红管子测 ph 值,蓝管子测氨氮,黄管子测亚硝酸盐。"
他忽然狡黠地一笑,"如果塘里多撒了饲料,氨氮值蹭蹭往上涨,系统立马就报警了,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