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要削弱江南之地官员的数量,要让别的地方也有人才可供朝廷使用,要让全国各地都富庶起来。
眼下,针对这个局面,我定下一个规矩。若是不光是江南之地适用,全国一样。
那就是,谁家里,隐瞒田地,拖欠税收,那么超过朝廷给的最后期限,这家人,乃至其九族之人,后世子孙,世世代代,都不能参加科举,不可入朝为官!”
朱允熥说下他的解决方案后,在场百官,噤若寒蝉。
文官们里面,一些江南之地的,想说什么来着。
可是一想到上面坐着的是朱允熥。
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户部尚书傅友文记下新政策,准备强力执行。
这事儿过后,不少官员又上奏很多事,朱允熥一个个处理。
整到早朝结束,都已经是中午了。
匆匆吃了饭,就去了武英殿。
奏折已经堆积如山。
上次还让朱雄英不要帮老朱,现在好了,自己一个人处理了……
于是他慢慢的看,一个个的看。
而另一边,老朱在乾清宫,那是吃香的喝辣的,悠闲的不行。
从来没有这么痛快过,一家人关心伺候他,事儿也不用管,有更让人放心的朱允熥处理。
妙啊,在妙了。
有人欢喜有人愁!
朱允熥这边可就惨咯。
他一直处理奏折到深夜。
好不容易全部处理完了,匆匆吃饭,这才躺在床上。
还得赶紧睡,不然天快亮了,又得早朝。
想到这里,朱允熥心态都崩了:
“老子就是这皇帝狗都不想当吧……还没人信……”
“这能怪那些当昏君的嘛?这搁谁身上不想当个昏君?”
明君名声好,可累是真累啊。
昏君就好多了,君王不早朝,夜夜温柔乡,那当然谁都愿意……
那些当皇帝的,绝对都是冲着昏君去的。
当明君?当有能力的皇帝?
先不说能不能做好,累也给人累够呛……
这一夜,朱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