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妥,各处都有银子缺口,不能一概而论。”
户部尚书楚衡赶紧提醒。
“银两分配一切照旧,不能因亏空而改变制度。眼下,先开源节流吧,各部分凑凑,先把缺口堵上。朕先带个头吧,皇氏拿出一万两移交户部,贾公公明日着手去办。”
“嗻。”
贾公公颔首。
“陛下,昨日臣等已精细计算过,开源节流,内阁和六部共可贡献纹银五万两。”
易卓出列。
闹了一早上,就是为了这一句。
一共缺30万两,现在有了6万两,还差24万两,找谁要一目了然。
“陛下,大理寺能省纹银八千两。”
“陛下,御史台能出纹银……纹银八佰,纹银一千两。”
“陛下,………”
皇帝一带头,各单位纷纷都站了出来,最后一共筹集纹银12万两。
宁公迟迟没说话,他也不急。
说到底,内阁带头搞这么一出,无非就是想从镇宁府司多要些银子出来。
“宁公,宁公。”
见都说差不多了,贾公公小声提醒。
“啊,”宁公佯装缓过神来:“还差多少?”
贾公公看了看随堂翰林的记录:“还差18万两。”
“18万两,”宁公出列:“陛下,镇宁府司上下精简开支,可出5万两。”
宁公语气自然,这银子肯定不是他镇宁府司一家出的,还有长公主的国库,易卓不可能没算进去。
自先帝改制,朝廷控制开始着手垄断紧需行业,收支完全由归国库,独立于户部财政。
先帝崩逝,遗诏国库传给了长公主,这块肥肉自此便成了各部分的眼中钉。
“5万两?宁公怕是没出全力吧。”
刑部尚书袁研出列,搞党争,刑部是有一手的。
“袁大人,我司不吃户部财政,完全自负盈亏,5万两,已经不少啦。”
宁公没回头,有理有据的解释道。
“宁公,镇宁府司每年抄家所得银钱也均未上交户部,5万两,恐怕抄一个贪官也不值5万两吧。”
易卓此时开口,也有理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