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运站附近的小超市里,叶澜依买了廉价的一次性雨衣、棒球帽和一副平光眼镜。收银台旁的电视机正播放着新闻:
“…警方呼吁市民提供叶澜依女士的行踪。作为444号殡仪馆案件的关键证人,叶女士可能面临危险”
叶澜依压低帽檐,将现金递给收银员,避免与监控摄像头对视。离开超市后,她拐进一条无人的小巷,迅速换上刚买的衣物,将原来的外套塞进垃圾桶。
银行保险箱必须今晚就去取。贺医师的死意味着“接生婆”的人很快就会找到那个地址。叶澜依摸出手机,犹豫了一下,还是开机了——她需要查询银行位置。
几十条未读信息和未接来电提醒瞬间涌入,大部分来自谈警官。叶澜依快速浏览了几条,内容从最初的关切逐渐变成警告:
“澜依,你在哪?情况很危险”
“别相信支临霁告诉你的任何事”
“有人要杀你,快联系我!”
“他们找到贺医师了,下一个就是你”
最后一条是半小时前发的:“银行有埋伏,千万别去。”
叶澜依的手指悬在屏幕上方。谈警官怎么知道她要去银行?除非他看过栾玥的日记。但日记一直在她身上,除非贺医师在死前被迫说出了信息。
她关闭信息界面,查询银行地址。幸运的是,栾玥选择的银行——远东商业银行总行——距离货运站只有三公里,而且24小时开放保险箱服务。
雨势渐大,叶澜依决定步行前往。走小路虽然耗时更长,但比出租车安全。她将母亲的日记本和那把钥匙小心地藏在内袋,确保不会淋湿。
一小时后,远东商业银行宏伟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出现在视野中。尽管已是深夜,银行的灯光依然明亮。叶澜依在对面街角的阴影处观察了十分钟,确认没有可疑人物后,才穿过马路走向入口。
银行大厅空荡荡的,只有两名保安和一名值班柜员。叶澜依径直走向柜台,出示身份证和保险箱钥匙。
“y-44号保险箱。”她低声说。
柜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