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爱,是喜欢,还是感兴趣,多数时候我可以辨认清楚。你呢?你是女人的话,则更有必要总结一套方法,以分辨一个男人对你是爱,是喜欢,还是感性趣。
2012527
郑州好,好热,好热情
201261
《一段旅程》
一段旅程
窗外,云海渺然。
我常常如现在这般,在飞机上带着耳机。虽然事实上什么也没播放。
空姐或空哥常常会如刚才那样,微笑着走来提醒我关掉电子播放设备。
一如我以前看到有人在蒲团上静坐,就理所当然的认为他在禅定而非只是打个盹或是盘算着明日的工作计划。
耳机与蒲团们,常常在不经意间妨碍我们认识真相。
在发表《苏格拉没有底》这张作品之后的四百多天里,我常常在思考相似的问题。如何在下一部作品里铲除耳机与蒲团们,让音乐语言以最透明的姿态表达我的内心、中间不横亘任何妨碍?
探访这问题的答案的过程,得说起另一次的飞行经验。
比如此刻,我也在高空中埋头写着东西。(突然想到一段话,当时我并不确定日后是否会写进歌词里,总之当时自我感觉很好便是了。)
忽然间飞机剧烈的颠簸,乘客开始骚动。机舱出现异响,再然后是连续的失重,小孩的哭喊声……但是我的妙文还没有写完!
我忽然清醒(又或者说忽然糊涂)般的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设这架飞机在十分钟之后就这么摔下去,我还要不要写下去?
毕竟,写的再有见地,构思再巧妙。它也不可能被除我以外的任何人知晓了。
毕竟,这纸片很快将随我一起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不留任何存在过的证据。
“当你的创作没有观众,你还要不要创作?”
有个声音回答我,不要了。创作是“我”表达“我”的一种途径,如果没有人接收,我的创作等于对着空气说心事。
另一个声音回答我,仍要。因为就当做自己对自己内心经历的记录。起码自己可以做自己的观众。
那好,
“当你创作这一秒完成,下一秒就要灰飞烟灭一一连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