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文班中突然走出一位官员,急忙拉住杜伯,连声说道:“不可,不可!” 宣王一看,原来是下大夫左儒(他是杜伯的好友,也是他举荐左儒入朝为官的)。左儒叩头奏道:“臣听闻尧帝时期遭遇九年洪水,却依然不失为一代帝王;商汤时期历经七年大旱,也不妨碍他成为一代君王。天灾尚且不会影响国运,人妖之类的传言又怎能完全相信?大王若是杀了杜伯,臣担心百姓会传播这些妖言,周边的外族听闻,也会产生轻视之心。恳请大王饶恕他!” 宣王说:“你为了朋友而违抗朕的命令,这是重视朋友而轻视君主。” 左儒说:“如果君主正确而朋友错误,臣应当违背朋友而顺从君主;如果朋友正确而君主错误,臣就应当违抗君主而顺从朋友。杜伯没有该杀的罪过,大王若杀了他,天下人必定会认为大王不明智。臣若不能劝阻大王,天下人必定会认为臣不忠诚。大王若一定要杀杜伯,臣请求与杜伯一同赴死。” 宣王的怒气仍未消散,说道:“朕杀杜伯,就如同除掉一根枯草,何须你多费口舌?” 喝令:“快斩!” 武士随即将杜伯推出朝门,斩杀了他。左儒回到家中,自刎而死。髯翁为此称赞道:“贤哉左儒,直谏批鳞。是则顺友,非则违君。弹冠谊重,刎颈交真。名高千古,用式彝伦。” 杜伯的儿子隰叔,逃到晋国,后来在晋国担任士师之职。他的子孙便以士为氏,在范地有食邑,又以范为氏。后人同情杜伯的忠诚,在杜陵为他立祠,称为杜主,也叫右将军庙,一直留存至今。这都是后话了。
再说宣王第二天,听说左儒自刎,心中也有些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