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声音能够跨过这些阻碍传达过去。
“当你穿过这巨大的城墙。”
“就会发现多的是伪装。”
“当你醒在城市里的缝隙。”
“就能体谅阳光的匮乏。”
“……”
稍显轻快的旋律,传达着的却是有些沉重冷冽的内核。
当听到穿过城墙之后,发现的只是伪装。原本脸上还挂着期待的陈明,开始沉思了起来。
他看着舞台侧边先一步出现的歌词,久久不语。
他在解读,他在思考。
这歌词中的城墙,城市缝隙以及阳光究竟代表了些什么。
陈明是喜欢听歌的,像他这样的脑力劳动者,最需要的就是能够让大脑暂时安静下来的东西。
有需要的时候他会听歌,会听白噪音,只要不思考眼前的问题就行。
但前者有的时候会让他觉得无比的烦闷,因为正如顾言之前发微薄时说的一样。
很多创作者们写歌曲的时候为了押韵,为了好听,压根就不考虑自己歌曲里的逻辑是否通畅。
甚至于连他们所表达的故事内核都是空洞无意义的。
很多网上爆红的歌曲,到后来细听的时候完全就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甚至单纯地用辞藻去堆砌,只是想要让人们觉得听感不错。
于是,从某个时间段开始,他也就不再听新歌了。
但无论是之前别人的推荐,又或是刚才现场听到的感受,他都能深刻地体会到顾言的歌并不是这样的。
他也因此听的更加认真。
“你总有一天会明白。”
“你总有一天会明白。”
“这万千的变化。”
“没有人会为了你改变。”
开头两句总有一天会明白,像是加强说明,又或者是让人们更加注意他接下来要说的话。
时代的潮流奔腾不息,一往无前。
当你停滞在原地踌躇不前时,不少曾经同行的人已经渐渐远去。
即便同坐在一张桌前,回顾往昔,可最后只会发现好像只有自己一个人在留念着过去,在维持着当初的那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