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点点头,“是的,我们会继续战斗下去。”
夜幕降临,港口的灯光亮起,照亮了回家的路。奥托深吸一口气,感受着海风拂过脸庞的凉意。他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但他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迎来胜利的曙光。
“撤退并不意味着失败,”他重复了一遍,“而是为了迎接更大的胜利。”
1941年6月26日,冯伯克元帅的中央集团军群如钢铁洪流般涌向布列斯特立陶福斯克,炮火轰鸣声中,大地仿佛在颤抖。德军的坦克师在空军的掩护下,像一把锋利的匕首,直插苏联腹地。短短四天,他们向前推进了300多公里,白俄罗斯的土地上,比亚维斯托克、诺沃格鲁多克和沃尔科维斯克的苏联红军在猛烈的攻势下溃不成军。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焦土的气息,耳边是炮弹呼啸和坦克履带碾压地面的轰鸣,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崩塌。
不久之后,德军抵达了贝尔齐纳河,冰冷的河水在阳光下泛着寒光,河岸上的树木被炮火摧残得支离破碎。德军迅速建立了桥头堡,为后续的步兵和装甲师向莫斯科推进铺平了道路。然而,他们的身后却是一支冷酷无情的部队——党卫队和四行队。他们的任务不是战斗,而是屠杀。村庄被焚毁,男女老少无一幸免,空气中弥漫着血腥和焦糊的味道,仿佛地狱降临人间。
与此同时,南方集团军群的两栖坦克强渡不隔阂,为步兵扫清了前进的障碍。德军的铁蹄踏过苏联的领土,所到之处,满目疮痍。而在北方,逢礼牧的部队越过德维纳河,向列宁格勒逼近。芬兰政府趁火打劫,向苏联宣战,命令部队向曾经强占其领土的苏联军队发起进攻。战争的阴云笼罩着整个东欧,仿佛一场无法逃脱的噩梦。
就在这个月底,英国情报机构破译了德军在东线战场上使用的英格玛密码,并将截获的情报发送给苏联高层领导。斯大林得知德军的动向后,虽然松了一口气,但兵力匮乏的现实却让他无力阻挡德军的持续推进。面对如此绝境,斯大林断然采取了焦土战略。每当部队撤离时,他们必须将整个城镇村庄付之一炬,不给敌人留下任何可用的物资。火光冲天,浓烟滚滚,焦土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