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的工作像精密运转的齿轮,将他们的生活切割成细碎的片段。在巴黎戴高乐机场转机时,陆琛倚着行李车小憩,黑色西装裤膝盖处已经起了褶皱。手机震动,是南非警方发来的紧急技术咨询,对方要求在两小时内提供针对新型声纹伪造的解决方案。他揉着酸涩的眼睛,在候机大厅的落地窗前打开加密视频,用英语、中文、甚至临时学的祖鲁语与对方沟通。身后旅客投来诧异目光,他全然不顾,只是将行李箱当作临时办公桌,快速敲击键盘调出数据库。而此时的东京,苏瑶正蜷缩在酒店房间的地毯上,为了调试适用于东南亚潮湿气候的设备,她连续三天只睡了不到十小时,咖啡杯在工作台上堆成了小山,旁边散落着写满公式的草稿纸,空调出风口吹得她发梢微微凌乱。
然而,无论工作的浪潮如何汹涌,他们始终在心底为家庭保留着一片宁静的港湾。每个周日清晨六点,陆琛和苏瑶总会准时打开全息投影设备。纽约的晨光、北京的正午阳光、悉尼的暮色,在客厅里奇妙地重叠。餐桌上虚拟的法式可颂、中式小笼包、澳式松饼散发着逼真的香气。女儿小诺穿着印有机器人图案的睡衣,对着空中漂浮的父母影像讲述学校里的编程课趣事;儿子阳阳举着足球奖杯,兴奋地描述射门瞬间的精彩。陆琛和苏瑶戴着智能手环,不仅监测着家人的健康数据,还能通过手环震动感知彼此的情绪波动。这是他们独创的\"科技化家庭仪式\",当小诺展示自己在机器人竞赛中获得的奖状时,苏瑶的眼眶湿润了,她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痴迷代码的自己;而阳阳讲述足球队夺冠经历时,陆琛仿佛看到了童年在操场上奔跑的身影。
家庭聚会是他们精心维护的情感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