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走前,他又将张氏给他备好的冰糖、冬瓜糖、橘糖和桂圆等喜糖端着走。
房门一打开,整个宅院里一片忙碌景象,大家都在为这场喜事忙前忙后。
切菜的洗菜的烧火的做饭的……
总之,每个人都是笑容满面,见宋应知穿着喜服出来了,不少人纷纷打趣道:
“哎哟!快看啊!咱儿的新郎官可算是出来了!”
“哎哟!这长得可真是俊呐!”
“能嫁给咱们石头,这王家姑娘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哟!”
“可算是出来!大伙快来找新郎官讨喜糖啊!沾沾喜气!”
不知道是哪位大娘在人群中说了一声,大伙一听,赶紧放下手中的活儿,挨个冲宋应知来了。
“新郎官!快给喜糖沾沾喜气!”
“是啊是啊!讨个彩头,哈哈哈!”
“我也要我也要,给我留点……”
一群人很快围上宋应知,开心的朝着他伸出手,也不去抓那簸箕里的糖,就等着宋应知挨个抓给他们,也好沾沾喜气!
“叔伯婶娘,你们别急!都有都有!”
被众人围在中间,宋应知一脸幸福又带着些许羞涩,他一手端着簸箕,一手抓糖,挨个挨个的分。
每个人在拿到喜糖后,嘴里不停的说着恭喜之类的话,惹得宋应知笑逐颜开!
这会儿天还很早,宾客都还未来,只有帮着干活的族人来了。
分完喜糖后,大伙儿很快又回去干活,今儿的宾客只多不少,得多备些菜才行!
人都走了,宋应知又端着簸箕回屋装喜糖,随后走到院外门口站着,只要来人,无论老少男女,他都笑盈盈的给抓一把喜糖。
随着到场的宾客越来越多,宋大河宋二河还有亲堂弟都跟着一块出来帮着迎宾。
因为他成亲是临时决定的,所以宋应明这会还在外面走生意赶不回来。
临芳县当地的乡绅和陶金孙秀才等人同样也不知道此事。
这场婚宴只有本村人,但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全来给宋应知送上祝福。
尤其是看到族学夫子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