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没人敢不哭,就算是董卓一系的官吏,现在大势已去,为表忠心,也得跟着天子一起哭:
“苍天有眼啊,先皇庇佑……呜呜呜呜呜……(此处再次省略三千个呜)……”
(备注:为防被骂水字数,就不写每一个人哭了。)
一时之间,哭声震天动地,绕梁回荡,历久不绝。
唯有一人没有哭。
那个人就是王允。
王允随手将董卓的脑袋丢在地上,大步走到丹墀之前,“扑通”一声拜倒在地,大声说道:
“陛下,董逆虽已授首,然其余党尚在。微臣恳请陛下重整朝纲,不要让董贼余党逍遥法外,亦不可寒了有功忠臣之心。”
这句话的重点是最后一句。
也就是提醒天子,该给他王允封官授权。
可小皇帝哪里懂得这些?人家还是个孩子,哪里听得懂那么多弦外之音。被王允这一问,反吓得不知所措,也停止了啼哭,只是愣愣的看着王允。
还是杨彪比较机灵。
杨彪一看这情形,赶紧上前奏道:
“此番诛董,王司徒功不可灭。其忠心耿耿,天地可鉴;赤诚之心,不让霍光;吐哺之情,堪比周公。陛下年幼,还请以王司徒录尚书事,总领朝政,以治天下。
“总朝政、录尚书事”,也就等同于相国。
与董卓没什么两样。
“可,准奏。”
刘协习惯性地说道。
这句话,是他当了皇帝之后,在朝堂之上说得最多的三个字。以前董卓奏事时要求他这样回答的,现在王允和杨彪奏事,他依旧这样回答。
“谢陛下!”
王允向刘协行了一礼。
再大步往前,抬脚走上丹墀,站在刘协的一旁,面向群臣,朗声说道:“诸位义士诸贼有功,当予封赏:
吕布斩杀董贼为首功,拜卫将军,节制长安城内守军及北军,封温侯,食邑五千户。
王通为次功,拜镇北将军,节制南军,封高阳侯,食邑三千户。
王越复职虎贲中郎将,调至镇北将军王通帐下听令。
徐晃拜轻车将军,调至镇北将军王通帐下听令。
黄琬为执金吾,李肃为右中郎将,吴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