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帝国对奥斯曼帝国一直怀有野心。在大东方危机爆发后,俄罗斯帝国认为这是一个削弱奥斯曼帝国、扩大自身影响力的绝佳机会。
俄罗斯帝国公开表示反对奥斯曼帝国对塞尔维亚等地区的镇压,指责奥斯曼帝国侵犯了这些地区人民的权利。俄罗斯帝国的舆论机器也开始运作,煽动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为战争制造舆论氛围。
在经过一系列的外交准备后,俄罗斯帝国正式向奥斯曼帝国宣战。俄罗斯军队迅速集结,开赴边境。俄军凭借着庞大的规模和相对先进的武器装备,对奥斯曼帝国的防线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奥斯曼帝国虽然在巴尔干地区有着一定的军事力量,但面对俄罗斯帝国的进攻,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双方在边境地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战场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德意志帝国在这场危机中选择了支持奥斯曼帝国。德意志帝国的宰相俾斯麦有着自己的战略考量。他担心俄罗斯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势力过度扩张,会威胁到德意志帝国在欧洲的地位。
因此,德意志帝国向奥斯曼帝国提供了军事援助,包括武器装备和军事顾问。德意志帝国的军事顾问帮助奥斯曼帝国重新调整了战略部署,提高了奥斯曼军队的战斗力。
在德意志帝国的支持下,奥斯曼帝国在战场上逐渐稳住了阵脚。俄罗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陷入了僵持状态。双方不断投入新的兵力和资源,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给巴尔干地区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随着 1873 年接近尾声,世界格局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泽许王国在南非的扩张使其成为了一个新兴的殖民强国,在国际事务中开始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沙俄扶持的会议波兰傀儡政权面临着重重困难,国内的反抗运动此起彼伏,沙俄在东欧的统治并不稳固。
奥斯曼帝国在大东方危机中遭受重创,尽管得到了德意志帝国的支持,但与俄罗斯帝国的战争使其元气大伤。巴尔干地区成为了各方势力角逐的战场,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和大国利益交织在一起,局势异常复杂。
俄罗斯帝国虽然在战争初期占据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