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4)页
    凝水石的别名有:
    1卤盐:因其生长在卤地,味辛咸,碎之如朴硝,故而得名。
    2寒石:其性寒,能清热降火,可用于治疗热病烦渴等症,因此被称为寒石。
    3石碱:可从碱地掘取,用作硝皮,具有一定的碱性,所以有此别名。
    4白水石:《本经》中记载其色如云母,可拆者良,也被称为白水石。
    5凌水石:《别录》中提到的别名。
    6盐精:《丹房鉴源》中称其为盐精,因它生长在咸卤之地,是盐的精华所在。
    7水石:《石药尔雅》中的称呼。
    8冰石:同样出自《石药尔雅》。
    9鹊石:《本事方》中记载的别名。
    10盐精石:《纲目》中提到的别名,强调其与盐的关系。
    11泥精:也是《纲目》中的别名。
    12盐枕:《纲目》中的称呼。
    13盐根:同样出自《纲目》。
    功效作用
    1清热降火:凝水石性寒,可用于治疗时行热病、壮热烦渴、咽喉肿痛等症状,能有效降低体内的热邪。
    2利窍:可用于治疗水肿、尿闭等症状,有助于通利小便,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
    3消肿:可用于治疗痈疽、丹毒、烫伤等症状,能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
    禁忌
    1脾胃虚寒者忌服:凝水石性寒,脾胃虚寒者服用后可能会加重体内的寒气,导致脾胃功能进一步受损。
    2《本草经集注》中提到,凝水石畏地榆,因此在使用时应避免与地榆配伍。
    3《本草经疏》中指出,凡阴虚火旺、咳嗽吐血、多痰、潮热骨蒸,并脾胃作泄者不宜服。
    4《本草求真》中提到,虚人热浮,切忌使用凝水石。
    中医药理
    1性味归经:凝水石味辛、咸,性寒,归心、胃、肾经。
    2成分药理:北寒水石主要成分为硫酸钙(caso4·2h2o),尚含有铁、铝等杂质;南寒水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尚含镁、铁、锰、锌等杂质。其药理作用主要与其清热降火、利窍、消肿的功效相关。
    在使用凝水石时,应根据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在医生
第(1/4)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一天一造化,苟在仙武成道祖被弃十六载,重生嫡女杀疯全京城修罗剑神王腾替身为凰七零闺蜜嫁糙汉,绝嗣宋家一年抱仨天武神帝青元界亲妈重生,和反派儿子做同桌分身无数:挖矿五百年的我早已无敌系统赋我长生,我熬死了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