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包在胡某身上,”
“那些家世普通,品行端正的太学生,胡某一定给他们解析清楚去海关做专职官员的好处。”
胡季安赶忙恭敬地回礼道。
由于倡导并使得皇帝推动“素质教育”,
林豪在国子监的声望,毁誉参半,
出身普通的寒门太学生,由于可以在学完基础经学之后,报读算术、水利等实用的分类学科,继而入仕,大大减轻了寒窗苦读带来的家庭负担,
所以,他们对“素质教育”理念和林豪个人异常拥护,
但那些资深大儒,教授和他们的关门弟子,则依旧视林豪为眼中钉,私下依旧痛骂林豪为蛊惑皇帝的异端“教主”。
而胡季安,
则是因为林豪对他这个祭酒的态度十分友善,
并且能帮他制衡以方孝孺为首的学官们,
所以,他一直对林豪的事十分上心,
这种“上心”,
在他发觉皇帝对林豪的态度“非同寻常”之时,更是达到了极点。
“那真是太感谢季安兄了,解海收税大政若实施成功,有老兄你一份功劳!”林豪再度施礼致谢道,对胡季安的称呼,从称姓加职务,变成了称呼名字,以示亲近。
在林豪看来,
国子监的太学生,犹如后世的名牌大学生,都是一群涉世未深,但有文化学识的“白纸”,
直接将他们拉入海关体系,进行针对性培养,
可比调其他衙门的“老油子”官吏过来,更称心如意。
想要招募到优秀的太学生,
拉近与胡季安这个国子监祭酒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这也算拓展自己在学界的关系人脉,
有助于抬高自己的位份。
胡季安听到林豪与自己称兄道弟,他也上着杆子说道,“林老弟,言过了,解海收税大政成功了,主要还是你老弟的功劳,”
“愚兄帮海关输送一些太学生官员,不算什么功劳。”
林豪微笑着说道,“如果只输送一两批人才,自然不算什么,”
“但是如果在国子监,开设海关专科学,专门培养海关所需人才,在考核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