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区岛倭,咱动动手指就能收拾,需要这样小题大做?”
听俞通渊奏报时提到,林豪和他们两人商讨解海方案的平倭政策时,表达出对东瀛倭寇的极度仇视和忌惮,
朱元璋对此十分不屑,
在他看来,连元人才是心腹大患,
倭寇充其量就是流寇势力的水平,属于皮肤之患,以前靠海禁就控制住了,
现在解除海禁了,大明水军稍稍一出手就能摆平这些海上的宵小。
俞通渊拱手再拜道,“臣也是这样想的,”
“可林大人说纵观历史,对待外敌袭扰,不能姑息轻视,只有反击、打疼、打死一途,”
“消灭倭寇是为子孙后代,为华夏未来数百年计。”
“所以才制定出了全面出击,扫荡海域,不给倭寇生存空间的策略。”
说到这里,
俞通渊顿了顿,
抬眼看了皇帝一眼,坦诚说道,
“臣不敢欺瞒陛下,”
“臣之所以认同林大人的激进水军政策,实则是有私心的,”
“因为按这套政策,靠战功,水军的儿郎们才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水军平倭成功,甚至未来踏平了东瀛,臣能以残躯全程参办,”
“将来去了地下,见到父兄,”
“臣可以挺直腰杆子说,臣是有靠真正自己的本事为大明出过力,没有坠俞氏和巢湖水师的英名。”
俞通渊当着皇帝的面,说出内心真实想法之后,
只觉整个人身上的负担都消失了,
他从来都知道,
自己之前的封侯,身居都督高位,主要靠的不是他个人的能力和军功,
而是父兄的恩荫,
是皇帝念及他俞家当年带来了完整水师建制,助力霸业的恩情,
才恩赐了他一个侯爵之位。
现在一切的恩情,都被收回了,
他想着能靠自己的努力,去证明自己的价值。
朱元璋看着俞通渊,心中也有所动容,
俞氏有大功,而且也不像蓝玉那般跋扈,
咱夺了俞通渊的爵位,只想敲打他的好胜心,让他们俞氏再安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