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组建完成后,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便是开展初期调研。我们心里都清楚,想要把术数与灾害预警、危机管理完美融合,就必须对这两个领域有极为深入透彻的了解,这就如同盖房子,前期的地基打得越牢,后面的建筑才能越稳固。
负责术数研究的三爷爷,在家族中可是术数方面的泰斗,他第一个发言:“术数里关于天象、地脉的理论,和自然变化紧密相连,只是以往都缺乏系统梳理和科学验证。这么多年来,这些理论就像散落在各处的珠子,没有被一条线串起来,也没有经过科学的检验。”三爷爷的话让大家若有所思,确实,术数中的很多内容都停留在古老的记载和口口相传中,缺乏现代科学的验证。
研究地震学的堂妹推了推眼镜,接着说道:“现代地震监测技术能捕捉到地壳的细微变动,但提前预警依然是个难题。要是能把术数里对地质变化的感知和我们的监测数据结合,说不定能找到新方向。”堂妹的话让大家看到了一丝希望,现代科技虽然强大,但在地震预警上还是存在瓶颈,也许术数真能带来不一样的思路。
于是,我们兵分几路。一部分人一头扎进术数古籍中,逐字逐句地研究,试图挖掘出其中与灾害相关的记载。那些古籍散发着陈旧的气息,每一页都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可想要从中找到有用的信息,就像在茫茫大海里捞针。另一部分人则忙着与各大科研机构、政府部门沟通,收集灾害数据和现有的预警技术资料。他们四处奔波,一个部门接着一个部门地跑,一份资料接着一份资料地收集,只为能给研究提供充足的素材。
我和哥哥带着几个成员前往国家地震局,希望能获取一些地震监测的一手数据。接待我们的张教授一脸疑惑,眉头都皱成了一个“川”字:“术数和地震预警?这两者能有什么关联?”那眼神就好像我们是来捣乱的。
我赶忙解释,语气里满是诚恳:“张教授,我们不是迷信,只是想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找新方法。术数里有些对自然规律的独特认知,或许能给现有的技术提供新思路。”我一边说,一边把我们前期的研究成果和想法一股脑地讲给张教授听。
经过一番诚恳的交流,张教授的态度终于有了转变,他被我们的诚意和想法打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