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李文渊带着儿子李绂并张廷玉等汉臣,捐赠了不少合宜的药材,并施粥安抚百姓,得了皇上的嘉奖。
“朕记着,你母亲便是李文渊之女。”
“是,皇上好记性。”
皇上笑了笑:“李文渊朕见过,处事圆滑为人也颇有章程,倒是不知道你随了谁,这般古板。”
想了想,觉得古板形容惠妃也不是特别准确,尤其是揪着他的衣领子要生孩子的模样,跟古板完全不沾边。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皇上扯出一抹假笑,他只是感慨,并不是真的想听这些。
“说起来,还是眉儿你谨守宫规,才叫这次的时疫没有蔓延进宫中。”
皇上动了动手,苏培盛便带着人,端着大大小小十几个碟子上前。
“朕素日里瞧你喜欢玉饰,便寻了好些未经雕琢的玉石,看看可喜欢?”
都是种水极好的,剥了皮一个个透露着水灵和莹润,没有棉絮没有裂纹,瞧着就叫人心里头透亮。
“自然是喜欢的。臣妾可是知道皇上极善单青,又眼光独到。臣妾便求了皇上,给臣妾画些样子,可好?”
“哈哈哈,爱妃相求,朕自然无有不允。”
难得得了惠妃一个软和话,皇上乐的眼睛都看不见了。
只是他这边刚应了下来,惠妃眼睛里的温情和脸上温软的笑意就收了回去,还是一如既往的刻板。
皇上:不嘻嘻。
“对了,年希尧上了折子,要回京述职,想来是华妃写了家信,你若是”
沈眉庄脸上标准的笑意突然变的灵动:“哦?这是好事啊。华妃伺候皇上已久,思念家人也是情有可原之事。”
皇上点了点头:“是,情有可原,朕不是不通情理的。”
本应在雍正三年回京述职得授工部右侍郎的年希尧,在二弟和小妹于惠妃处折戟后,不得不加快处理手头余案的脚步,提前回京看守不争气的妹妹和不着调的弟弟。
年希尧于为官一道并不胜于弟弟年羹尧,他喜好琴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