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文官,谁不是饱读诗书,谁不能引经据典,他们辩驳能力高超,有理有据!
唐寅是王越指定的西北接班人,他培养了八年多时间,如果唐寅不能在西北立足,这些年王越的心血付之一炬。
西北再无可用之人。
这些道理王越深知,因此才会很焦急,朱厚炜也是如此,如果唐寅在这次赦不了,日后就无法统筹西北军事。
这些年朱厚炜做了很多学问,文官们擅辩,他又何尝不是。
于是朱厚炜掷地有声的道:“昔汉武帝赦金日磾,不计前嫌,乃使金日磾辅少主而国强;魏征者,建成党也,太宗赦魏征,乃促成千古佳话,铜镜论名垂千古。”
“若大国无容人之度,刚愎自用,眼见人才而弃之如敝履,于国无益!”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你马文升用古人举例,朱厚炜也用古人举例,你用臣子举例,朱厚炜用皇帝举例,哪个分量重,显而易见!
而且他举例的两个皇帝,都是名垂千古之帝王!
反正今日之仗,迟早要打,唐寅也迟早要在西北立足,这些都是朱厚炜和大哥父皇早就 商定好的国策。
这次恰好是个机会!